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奴”原意是奴隶,在闽南和潮汕怎么会演变为昵称呢?(雉奴是李世民的第几子)

网络整理 2022-05-28 最新信息

“奴”是个会意字,从女从又,从象形上看,是手抓女子,逼迫其干活,其产生即有罪人、奴隶、奴仆之意。

“奴”原意是奴隶,在闽南和潮汕怎么会演变为昵称呢?

《说文解字》《康熙字典》,包括当代字典,解释大致一致,基本为奴的会意字本意,带贬义或用作谦虚自称。

“奴”原意是奴隶,在闽南和潮汕怎么会演变为昵称呢?

但你可能想不到,这样一个字,在魏晋南北朝以来,却演变成长辈对晚辈(或尊对卑)的昵称。华侨大学王建设教授是国内研究《世说新语》(成书于南朝刘宋时期的小说集)研究最透彻的学者,其一大优势是——他是泉州人,而《世说新语》里面的很多古语古音,一直保留在当代的闽南语系里,作为闽南人可以更好地理解那些词。这其中就包括里面常出现的词“阿奴”。这里的“奴”即为昵称。

“奴”原意是奴隶,在闽南和潮汕怎么会演变为昵称呢?

不仅仅是“阿奴”,如果经常看电视剧或历史小说,还会发现南北朝和隋唐时期,“奴”常作为小名使用,比如南朝宋武帝刘裕小名“寄奴”,陈后主陈叔宝小名“黄奴”,唐高宗李治小名“雉奴”,唐朝奸相李林甫小名“哥奴”等等,好像那个时代很流行把“奴”用在小名里,这里不再赘举。

“奴”原意是奴隶,在闽南和潮汕怎么会演变为昵称呢?

有的网文认为,取“奴”字带有贬义,但这一说法没有说服力;有的甚至指出李治与武则天的乱伦之举,所以叫“雉奴”是贬低他。这种说法更站不住脚,李治有小名时,武则天还不知在哪呢。

“奴”原意是奴隶,在闽南和潮汕怎么会演变为昵称呢?

华南师大李琴最近在《文学教育》发表了篇文章《浅议潮汕方言词“奴”》,比较系统概括了潮汕方言词“奴”的历史演变,说明方言“奴”非方言自创,古已有之,潮汕(含粤东和闽南)的方言“奴”就是昵称。


那么问题来了,“奴”作为会意字,从其诞生就带有贬义或蔑称,怎么会演变为昵称呢?

“奴”原意是奴隶,在闽南和潮汕怎么会演变为昵称呢?

个人认为,解开谜底的钥匙在于“小名”二字。中国自古以来,就有取小名的习惯,无论贫富贵贱,都会有小名。而且,自古就有贱名好养活的说法,取贱名就是为了更好地养活孩子。比如汉武帝刘彻小名“刘彘(猪)”,北周文帝宇文泰小名“黑獭(鼠)”,宋宰相王安石小名(獾(狐狸)郎)等等。


所以,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取“奴”为小名也等同于贱名,为了好养活呢!我是这么认为的。


那问题又来了,贱名怎么会是昵称呢?

“奴”原意是奴隶,在闽南和潮汕怎么会演变为昵称呢?

其实很好理解,既然是“小名”,本身就有昵称的味道,我用当代闽南语系的语境来试着举个例子:

长辈疼爱晚辈时,呼晚辈为“阿狗”或“我狗”,含有“宝贝”的味道。比如孩子摔倒了,奶奶把他扶起来,会说“阿狗(或我狗)啊,没代志没代志(没事没事)!”孩子撒娇,长辈会说“你又来阿狗了!”

“奴”原意是奴隶,在闽南和潮汕怎么会演变为昵称呢?

同样,孩子摔倒了,奶奶把他扶起来,也会说“我囝(或我狗)我奴,没代志没代志。”这里的“奴”和“狗”一样的语境,有了“宝贝”的味道。


综上,“奴”的本意肯定是贬义的,由于历史演化,被作为贱名引入小名中,“奴”自然也就有了第二人称的昵称,并在潮汕闽南语系方言中保留至今。

Tags:唐高宗   陈后主   武则天   不完美妈妈   世说新语   宇文泰   岁岁又重阳   说文解字   我在宫里做厨师   汉武帝   南北朝   宋武帝   王安石   北周   李林甫   安努   文章   唐朝   狐狸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