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诸葛亮为啥反对子午谷奇谋?奇谋听着很美,用却会让蜀汉万劫不复

网络整理 2019-06-28 最新信息

三国历史上,有一个著名的“子午谷奇谋”,千百年来争议不断。当时背景是诸葛亮组织第一次北伐曹魏,魏延提出了这个策略。

《三国志·蜀书·魏延传》记载:

“(魏延)辄欲请兵万人,与亮异道会于潼关,如韩信故事,亮制而不许。延常谓亮为怯,叹恨己才用之不尽。”

裴松之注引《魏略》记载得更全面:

“夏侯楙为安西将军,镇长安。亮于南郑与群下计议,延曰:’闻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今假延精兵五千,负粮五千,直从褒中出,循秦岭而东,当子午而北,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横门邸阁与散民之谷足周食也。比东方相合聚,尚二十许日。而公从斜谷来,必足以达。如此,则一举而咸阳以西可定矣。’亮以为此县危,不如安从坦道,可以平取陇右,十全必克而无虞,故不用延计。”

具体来说,魏延的战略构想是:魏延带一万人,5000兵,5000力役,从子午谷突袭长安,吓跑胆小的夏侯楙,占领长安。诸葛亮主力从斜谷出,在曹魏军队救长安之前(约20日)和魏延会和,这样截断曹魏东西的联系,长安以西的区域就都归蜀汉了。

诸葛亮为啥反对子午谷奇谋?奇谋听着很美,用却会让蜀汉万劫不复

左侧是诸葛亮进军路线,右侧是魏延进军路线

这个战略听起来好像很理想,尤其在后来诸葛亮北伐失败的历史事实上,魏延这个“奇谋”更加让很多人感到惋惜:如果诸葛亮用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不就能兴复汉室,改写历史了呢?

所以,不少人说诸葛亮不用魏延计谋是“过于谨慎”,说不好听的,就是“胆小”。还有人走腹黑流路线,说诸葛亮和魏延关系不好,想阻止魏延立功。后面这种看法当然是胡扯了,魏延当时担任诸葛亮的“丞相司马”,相当于现在的参谋长,提出一条建议很正常,作为主帅的诸葛亮否决这条建议也很正常。

那诸葛亮真的是因为胆小才反对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么?当然不是。诸葛亮反对“子午谷奇谋”,是以为他比魏延看得更深远,更通透,他知道所谓“奇谋”,在战术上不可行,在战略上输不起。

诸葛亮为啥反对子午谷奇谋?奇谋听着很美,用却会让蜀汉万劫不复

魏延觉得自己“才不能尽用”

战术角度,“子午谷奇谋”实现几率几乎为零

魏延想实现他提出的战略构想,必须满足三个条件:

第一,“不过十日可到长安”,成功通过子午谷奇袭长安;第二,夏侯楙不战而逃,蜀军能迅速攻克长安;第三,诸葛亮大军按期出祁山,和魏延会师。

那下面,我们就分析下这三个条件是否能够达成。

首先第一个,“不过十日可到长安”,这一条就极难实现。

从汉中进兵长安,要越过秦岭,当时有三条道路,自东而西分别为:子午谷、傥骆道、褒斜道。这三条道路中,子午谷南口在安康,北口在距长安城正南部100里的位置,要经过的山路是三条道路中最长的,根据史料记载,通过子午谷要走660里的山路。

子午谷道路艰涩,许多路段要靠在悬崖上建栈道方能通过,难走而且危险,可能还经常出交通事故。所以,汉顺帝曾专门下诏禁止通行,“诏益州刺史罢子午道,通褒斜路。”不让走这条路了。

还有一条史料也能证明子午谷很难走,《三国志》记载:

“(蜀汉)建兴八年,魏使张郃率军由子午谷攻蜀,就因 ‘大雨道绝’不能前进,张郃军只得退还”(《资治通鉴》记载是曹真率军进了子午谷,“曹真发已逾月而行裁半谷”,一个月才走了一半路)。

诸葛亮为啥反对子午谷奇谋?奇谋听着很美,用却会让蜀汉万劫不复

张郃带军曾被困子午谷

而且,根据《司隶校尉杨孟文石门颂》记载,子午谷还有很多毒蛇猛兽。

这样一个容易出交通事故,有很多毒蛇猛兽,遇到大雨就难以通行的子午谷,魏延要率领精兵五千,役力五千,就一定能在10天内过去么?

退一步说,就算魏延没遇到任何突发事件和恶劣天气,我们再来看他所谓的“十日可到长安”能不能实现。

三国时行军分为“平涂行军”和“山地行军”,“山地行军”要慢一些。行军还分“轻行”和“重行”,“轻行”就是把铠甲脱下来放在辎重车上,“重行”就是穿着铠甲走。按照学者们的研究,汉代行军轻行每日能走50里。

魏延的5000精兵和5000力役,就算在山区走出平涂行军的轻行军速度,10天也只能走出500里,如何“十日可到长安”?如果遇到下雨天,会不会像张郃或者曹真一样,一个月才走一半的路?

另外,子午谷历来是兵家必争之地,据说刘邦入川时,就在这个位置烧绝了栈道。这样一个重要的地点,魏延想到了,名将众多的曹魏难道没人会想到么?如果在谷口布下一支军队,以逸待劳,魏延的一万人还能走出子午谷么?

而且,子午谷口离长安还有100里,就算魏延走出子午谷,这100里的距离内,难道没有曹魏军的斥候?他还能不能起到突袭的效果?

我们再退一步说,假设魏延在山地中走出司马懿奇袭新城的速度,并且没有斥候发现也没有伏兵狙击,成功到达长安城下,我们再看看会发生什么。

按照魏延的设想,长安守将“夏侯楙少,主婿也,怯而无谋……楙闻延奄至,必乘船逃走。长安中惟有御史、京兆太守耳……”

首先,历史上夏侯楙不“少”,他娶了曹操女儿,和曹丕一起长大,怎么能“少”呢?

其次,夏侯楙可能确实没啥军事才能,他原来镇守长安,蜀汉一北伐,就被调回朝廷当尚书去了。但没军事才能不代表人蠢,《魏略》记载,夏侯楙“性无武略,而好治生”,说他热衷管理经济,是个生意人。生意人很少有蠢蛋吧?

诸葛亮为啥反对子午谷奇谋?奇谋听着很美,用却会让蜀汉万劫不复

西汉长安复原图,能清晰看到护城壕

而且,长安城易守难攻。长安城曾经是西汉国都,魏国的西都,非常坚固,城墙最高处达12米,基宽12到16米,用黄土夯筑而成,长安城还有宽8米,深3米的护城壕,可以防止冲车等攻城武器接近。

长安的城池坚固程度,在东汉末年有过检验的。《后汉书·董卓传》记载:

“傕随道收兵,比至长安,已十余万……围长安。城峻不可拔。守之八日,吕布军有叟兵内反,引傕众得入。”

就是说,李傕举十万之众攻长安八日,愣是没攻下来。最后攻下来,还是有内应打开了城门,而不是强攻下来的。

李傕攻击长安是在公元192年,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是在三十六年后的228年,这期间,没有记载说长安城防被破坏过。

另外,根据《三国志》的记载和专家们的分析,长安驻防的城防部队加上机动部队,足有三万人。

那么,十万人攻八日没攻下来的城市,5000人的蜀军,算上力役,一万人,很可能没有攻城车。一个没有攻城武器、人数不足的疲惫之师,凭啥让外有坚城内有雄兵的夏侯楙望风而逃呢?就算夏侯楙真的是个蠢货,被魏延吓跑了,难道城里的其他官员都是吃素的吗?姜维显于天水,郝昭闪耀陈仓,魏国的基层官员里,是有很多能人的。

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实在是高估了自己的执行力,低估了突发事件的几率和魏国的军事力量,把战场的主动权交给了敌人。所谓的“奇谋”,在战术上几乎不可能实现。

诸葛亮为啥反对子午谷奇谋?奇谋听着很美,用却会让蜀汉万劫不复

诸葛亮为计更为深远

战略角度,子午谷奇谋也和诸葛亮的战略构思相远

诸葛亮北伐的战略构思,是出兵陇右,稳扎稳打,蚕食曹魏的土地,逐步壮大自己的力量,削弱曹魏的力量,在机会成熟时再与敌人决战。

诸葛亮之所以指定这样的计划,是符合当时蜀汉和曹魏实力的对比的。

当时魏蜀吴三国中,蜀汉最弱。全国13州,曹魏九州,人口约443万;蜀汉仅一州,人口约94万。从兵力对比看,蜀汉有兵十余万,诸葛亮北伐主力部队只有5万人,另外的兵力要卫戍国都,东防孙吴趁机入侵,南防少数民族再次叛乱。而曹魏迎击诸葛亮北伐,动辄动用20万部队,或者30万部队,可见双方兵力对比的悬殊。

正是在这种实力对比悬殊的情况下,诸葛亮虽然嘴里高喊着“兴复汉室”的口号,可在实际行动中却不得不事实求实,把第一次北伐的战略重点放在陇右,也就说,从凉州绕一大圈,先夺得陇西三郡,并以此为战略根据地,然后向东攻击长安。

诸葛亮为啥反对子午谷奇谋?奇谋听着很美,用却会让蜀汉万劫不复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夺取陇右三郡,展示了自己的战略思想

诸葛亮这样的战略构想有什么好处呢?

第一,陇右是战略重地,一旦夺取陇右地区,蜀汉就能够攻防有据。

陇右西通西域,东接关中,南临汉中,是十分重要的战略要地。一旦占据了这个位置,既可以向东进攻长安,也可以向南退回汉中,有兴趣的话,还可以向西活动活动。

另外,占据这个位置后,还能保证以后越秦岭直接攻击关中的蜀汉军队的侧翼安全,不会腹背受敌。

第二,占据陇右后,蜀汉能够建立一个“以战养战”的后勤基地,为后来的北伐奠定坚实的基础。

陇右地区交通情况比较好,是诸葛亮所说的“坦道”。在这个地区打仗,诸葛亮的后勤保障相对压力要小一些,减少力役,就能相对地增加战斗人员。而且,陇右地区还是产粮基地,同时盛产军马,占据陇右就能够以战养战,建立一个以后不断北伐的后勤基地。

第三,陇右人心向蜀,曹魏防守兵力较少,容易成功。

曹魏在陇右采取了比较激进的政策,所以陇右当地势力与曹魏的关系一直比较紧张,经常叛乱。而蜀汉在这一地区却有着民心上的优势,主要原因有两点:第一,当时和曹魏作战失败后的少数民族首领,投奔蜀汉后都获得了很好的待遇;第二,另外,蜀汉还有一位“甚得羌胡心,西州畏之”的马超。

少数民族首领和马超,在陇右地区影响很大,第一次诸葛亮北伐当地“三郡(天水、南安、安定)同时应亮”,“望风而降”,也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结论。

诸葛亮为啥反对子午谷奇谋?奇谋听着很美,用却会让蜀汉万劫不复

刘备给马超高待遇,其实也是为了经略陇右

另外,当时魏军重兵防守关中地区,陇右兵力相对较少,诸葛亮率领主力攻击这个区域,获得局部上的优势。

其实,蜀汉一直有经略陇右的想法。刘备重用马超,法正上汉中策,都为经略陇右做好了伏笔。所以,诸葛亮的战略方针,是承上启下的,是蜀汉的一贯战略。

所以,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显然不符合诸葛亮大的战略方针。我们假设一下,就算魏延是天纵英才,运气奇佳,攻陷了长安,诸葛亮也能够按期到达和魏延会和,会发生什么呢?

那就是:蜀汉就将以绝对劣势的兵力,和关中优势的曹魏军队进行大决战。蜀汉很可能再次面临一次“夷陵之败”,一败涂地,一蹶不振。

正是基于这样的判断,诸葛亮才否决了魏延的“子午谷奇谋”,而是采取了稳扎稳打的既定方针,养肥自己,削弱敌人,在合适的时间进行决战。

诸葛亮是政治家和军事家,他对蜀国的整体情况,国力,兵力,还有战略,是有一个综合的考量的。而魏延是一个军事将领,他固然很优秀,但却没有诸葛亮考虑那般深远,看得那般通透。

所以,“子午谷奇谋”只是一个看似理想的方案,听起来很美好,想起来很心动,但实践起来,成功的几率为零,就算成功了,也很可能将蜀汉带入万劫不复之地。

参考文献:

陈寿:《三国志》

司马光:《资治通鉴》

罗贯中:《三国演义》

洪忆青:《诸葛亮的北伐策略》

胡以存:《孔明何以不纳魏延奇计》

童力群:《论魏延从子午谷袭长安之计不可行》

本文作者:卡卡读三国(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707058694263144972/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诸葛亮   魏延   三国   张郃   资治通鉴   长安   汉顺帝   我在宫里做厨师   裴松之   刘邦   韩信   咸阳   潼关   汉朝   南郑   秦岭   三国志   曹真   汉中   曹操   司马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