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央视:二线城市给钱给房给户口与北上广深抢人才|一线城市|大学生轻浮三雅|创业

网络整理 2017-07-06 最新信息

  原标题:城市抢人才,二线抢得过一线吗?

  解说:

  给钱,给房,给户口,今年毕业季

  二线城市开价抢人。

  西安市住房保障和房屋管理局住房保障处处长 王炜鹏:

  三年以内的高校新毕业大学生,以及五年之内的新毕业的985、211大专院校的这些学生可以免于资格审核,直接入住咱们的公租房小区。

  解说:

  二线城市抢人,一线城市的落户政策仍在收紧。毕业了,你选择坚守一线还是前往二线?

  北大毕业生:

  相对于一线城市来说,(杭州)它会稍微的宜居一点,同时潜力非常大的一个城市。

  解说:

  从难找工作到找好工作难,从就业急到慢就业,就业变化的背后,反映出了怎样的现实?《新闻1+1》今日关注:城市抢人才,二线抢得过一线吗?

  主持人 董倩:

  晚上好,欢迎收看正在直播的《新闻1+1》,又到一年毕业季,今年是795万高校毕业生离开学校走向社会。与此同时不少城市为了吸引人才纷纷推出许多优惠的政策,比如说送户口,比如说提供一些买房、住房补贴,还有的是提供一些就业的扶植资金等等,那么媒体管这种现象叫做“抢人才大战”,那么城市是给出了种种的优惠政策,但是站在毕业生的角度,他们又怎么看待这些优惠的政策,他们的选择又靠什么而定?我们今天就来关注这个话题。

  解说:

  时间刚刚步入7月,离别却写上了日程。又是一年毕业季,再跟导师拍一张合影,再跟同学道一声再见,再听校长一番叮咛嘱咐。

  北京大学校长 林建华:

  我相信从这里走出去的北大人,在任何环境中都能够坚守自己的价值判断,守住底线,希望大家能够风轻云淡的面对成功与失败。

  解说:

  今天上午,北京大学举办2017届研究生毕业典礼。今年共有7773名研究生从北大毕业,他们有人留校深造,有人选择进入中央国家机关,有人即将前往全新的城市。贺传,就是其中的一员。

  应届大学毕业生 贺传:

  我叫贺传,是一名陕西人,毕业于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硕士毕业生,毕业后工作去向是浙江省杭州市,做一名主持人。

  解说:

  国内知名学府、硕士学历,像贺传这样的毕业生,即便求职竞争很激烈,也能拥有不少选择。但选择哪一个,却成了一个“甜蜜的烦恼”。

  贺传:

  之前在北京有一个工作意向,有一个工信部直属事业单位,还有中央人民广播电台的新闻采编岗,还有一些类似于银行,或者是其他一些互联网公司的一些工作意向。我也有彷徨的时候,但是最终还是舍弃了类似于北京、上海这样的户口,有事业编制的一些工作。我对于电视的执念比较深。

  解说:

  最终,贺传选择去浙江广播电视台做一名主持人。除了明确的职业目标,杭州这个城市,也成了“加分项”,促使他愿意把未来交付给这里。

  贺传:

  首先我觉得杭州是一个比较宜居的城市,同时是在以后的发展中,我觉得潜力非常大的城市,其实有很多同学在考虑,比如说拿到北京、上海的户口,后面还有一系列的买房的的压力,学区房的压力,等等都会有这样的考虑。

  解说:

  今年,大学毕业生预计多达795万,比去年增加30万人。孟欢,刚刚完成在英国一年的学业,带着兰斯特大学的毕业证,也加入到了求职大军。

  应届大学毕业生 孟欢:

  有北京的工作,基本上差不多谈好了,但是当时考虑了一下,最后还没有去,因为这个工资没有那么高,生活压力也会比较大,再加上没有户口的话可能有点漂的感觉,因为已经在国外漂了一段时间了,不想回去了以后还是这样的状态。

  解说:

  前天,老家在河南的她,最终决定放弃北京一家大型企业的邀约,在成都一家文创公司办理了入职手续,因为成都宽松的落户政策,对于孟欢来说,意味着归属感。

  孟欢:

  对于我来说最吸引的是这个,因为我始终还是觉得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没有户口的话,你是不能有一个归属感的。我回来的时候比较关注只有一点,成都市已经是国家中心城市,我觉得之后的发展机会是比较大的。

  解说:

  事实上,2017年第一季度《中国就业市场景气报告》也显示,一季度“新一线”城市和二线城市用工需求量同比增长分别为61%和74%,均大幅高于一线城市24%的增幅。

  董倩:

  刚才看了短片,不管是短片中的贺传,还是孟欢,他们有能力、有胆量离开所谓的一线城市来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对于更多的大学毕业生来说,他们还是愿意像更多的人一样循规蹈矩,留在身处的一线城市,那么我们不妨来看一个表格,这是2017年中国大学毕业生就业报告,从2012年到2016年的曲线变化可以看到,这条蓝色的曲线是在民营企业和个体企业就业的大学生从2012年的53%上升到了60%,只有这条线是一个上升的曲线,那么与此同时像国有企业,还有中外合资的企业他们的大学生的选择从25%到了19%,到了12%,到了8%。那么一升一降说明什么,接下来我们连线一位专家是社科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的张翼院长,张院长长期从事就业社会流动和工业社会学的研究。张院长您看一升说的是从2012年到2015年,这五年呈现出一个变化就是大学毕业生从53%到了60%,这是一个升的变,然后国企和外企,大学生就业都渐渐放少,这是大学生的主动选择还是说社会的一种施加给他们的一种,他们不得不的选择,您怎么看?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发展战略研究院院长 张翼:

  应该说这是两种选择的结果,一种是大学生不得不从原来所喜好的国有单位逐渐转移到非国有单位去就业。第二种也是非国有单位的,尤其是私营部门逐渐改变了原有的用工的制度,增加了他们的社会保障方面的开支,也使得管理进一步规范。另外一方面也是私营部门的科技含量也有逐渐上升的趋势,这使得大学生总量在增加的过程中的一部分大学生不得不调整自己的就业选择,逐渐的去私营部门去就业。

  董倩:

  张院长还有一个有趣的数字我们来关注一下,这个数据看起来比较复杂,我们就简单说一个就业所在地,什么叫就业所在地?就是大学生的签约最后是在哪个地方工作,我们可以看一下这有一个选择,一个是一线城市,一个是新一线城市,然后就是二线以下的城市,一线城市自然就是北上广深,新一线城市指的是什么呢?指的是成都、杭州、南京、武汉等15个城市为代表的新一线城市,也就是说在未来的一段时间或者是现有的时间它的在一个地区呈现出来的中心城市。那么好,大学生在一线城市的就业率我们看到了是33.5%,签约就业率,然后在新一线城市也就是说像成都、杭州这些地方它的签约就业率到了33.1%。您看这个数字如此接近,这个说明什么?

  张翼:

  可以这样说,仍然一线城市的吸引力是很强的,也就是说有33%的大学生选择在一线城市就业,但是新一线城市的吸引力迅速增加,把一线、二线、三线甚至是四线城市这一部分大学生就业的量逐渐转移到新一线城市。

  董倩:

  那对于二三线城市来说这不是一个糟糕的事情吗?

  张翼:

  在竞争的过程中也可以说是三四线城市需要更加加大它的吸引力度,加快企业的转型升级的速度,增加科技的含量,但是在当前的这个阶段可以说是新一线城市逐渐在取代一线城市成为大学生就业核心的桥头堡。

  董倩:

  好,谢谢张院长。刚才我们说到了新一线城市,新一线城市为了吸引人才纷纷拿出了自己的很多优惠政策,都是什么?接下来我们继续关注。

  解说:

  面对7百多万的大学毕业生,当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户籍指标持续收紧时,一些二线城市却不断推出各种 “抢人大战”的政策。

  从解决住房,到解决户口,从给予生活补贴,到政策优惠。可以说为了留下人才,一些城市给出的条件种类繁多。而对于一些毕业生所看重的户口问题,此次许多二线城市对本科毕业生落户几乎都是“零门槛”。在武汉,就发布了《关于支持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的若干政策措施》,其中有九项措施是鼓励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

  2017年新闻:

  进一步放宽落户条件,毕业三年内的普通高校大学生凭毕业证,创业就业证明可直接落户,毕业超过三年的普通高校大学生,满足一定条件即可落户,

  解说:

  而在长沙,高校毕业生想要落户的程序则更加简便。

  《长沙市建设创新创业人才高地的若干措施》起草者 刘怀彧:

  本科及以上的高校毕业生可以先落户后就业,我们原来有先就业后落户的说法,现在我们凭身份证、毕业证就可以直接到公安部门去办理落户手续,真正的“零门槛”。

  解说:

  上个月29号,湖南长沙市推出了22条吸引人才的新政策,在高校毕业生“零门槛”落户后,根据他们不同的学历,长沙市政府在两年内,还会给他们发放每年6千元至1万5千元不等的租房和生活补贴。

  刘怀彧:

  我们基本上如果按住房和生活补贴的话,租房方面是没有困难,基本可以保障。我们认为高校毕业生刚刚从学校毕业以后生活方面还是比较困难的,很多高校毕业生有的来自农村,开始没有收入,我们就给他到长沙安家的成本,使他更顺利的跟家里一样。

  解说:

  此次长沙市针对高校毕业生的补贴资金将投入20亿元以上,未来五年计划吸引100万名青年人创业就业。

  刘怀彧:

  因为长沙本身就是一个新一线城市,我们的产业化也正在加速推进之中,一个是长沙发展的条件,也具备了一个更大力度的吸引人才这样一个物质条件,我们全国省会城市排第六,经济方面也发展的很快,我们目标要实现的话,迫切需要有人力的支撑和保障。

  解说:

  除了安家落户,今年在陕西西安市,还计划推出33000套左右的公租房,并且拿出超过三分之一的房源来给新毕业的大学生租住。

  王炜鹏:

  三年以内的高校新毕业大学生以及五年之内的新毕业的985、211大专院校的这些学生可以免于资格审核直接入住咱们的公租房小区

  解说:

  在西安,大学生们入住这样一套60平米的公租房,包含物业费在内每月的租金只需要170多元。一名普通高校新毕业大学生可以租住一年,985、211院校新毕业大学生将可以租住2年。过渡期满后,如果还想继续租住,将按照市场租金续签合同。

  董倩:

  一线城市之所以能够成为一线城市,就是因为他们手里面有不可替代、不可或缺的人才,那么对于这些新一线城市来说,他们有雄心、有壮志,那自然就要去吸引那些更多的人才,这就成为题中应有之义,我们不妨来看一下这些新一线城市拿出的优惠政策都是什么?你看武汉、长沙、西安、成都我们看到,这几个城市有一个共性,由于说对于大学毕业生,降低门槛甚至“零门槛”给户口、送户口,那么像合肥和济南还有包括像这个西安也在内,还有西安这几个城市拿出的是钱,比如说顶尖人才落户给200万生活补助,还有国内外顶尖人才和团队最高享受一亿元的资助等等。钱、户口、包括住房的补贴等等这些看来,在外人看来是很优惠的政策、很丰厚的条件,对于大学毕业生来说,它的吸引力到底体现在什么地方?接下来我们继续连线张院长,张院长您看不管这些城市拿出的是什么,他们都觉得这是很优厚的条件了,对于大学生来说有吸引力吗?

  张翼:

  应该说是有吸引力的,因为中国城市的发展阶段它从原来的吸引招商引资的阶段到现在转变到吸引人才的阶段可以说是在新常态之下,城市的一个战略的转型,那么在这个转型的过程当中如果不提供优厚的这样一些条件的话,大学生去这些城市的发展仍然我们说是很脆弱的,尤其在薪资水平比较低,而房价上升比较快的压力之下,城市部门如果不配置这样一些制度,那么对于大学生能留下来,能不能去都是具有举轻若重的吸引力的一个政策。

  董倩:

  但是张院长您看我们不能回避的现实就是说现在哪的户口还真正具有户口的含金量也无非是上海和北京,尤其是北京。但是对于这些刚才我们说到的西安、武汉,还有南京等等的城市来说它们的确是送了户口,这些户口的含金量对于大学生来说有没有吸引力?

  张翼:

  我觉得户口的吸引力逐渐在下降,但是这个与户口相关的配套的这样一些比如说可以在这个城市里租房,而且廉价的租房,或者是985、211新毕业的大学生可以三年到四年的这种廉租房,这种吸引力可能比户口本身要更加有用的多。

  董倩:

  张院长我们继续用图说话,您看这个图是这样的,我们举一届大学生为例,2013届,这一年毕业的大学生里有28%的人留在了北上广深这几个一线城市,过了三年之后,发现这样的一个群体里有23%的人离开了,不在一线城市就业了,如果我们持续在关注这个数字的话会发现这23%的人离开了,可能又过一段时间又回来了,那您说这说明什么?不断有的时候要留下,但是过一段时间又回来。

  张翼:

  这说明在城市的竞争过程中,一方面可以看到大城市的压力越来越大,另外一方面越大的城市它创造的就业机会和发展机会是中小城市所不可比拟的。因此本来想到三四线城市,五线城市发展,结果过了一段时间以后,那个地方的文化环境和资金支持,甚至那个地方的产业转型都达不到大学生发展的目的,因此逐渐的有一部分大学生回到一线城市寻找自己发展的支持。

  董倩:

  但是张院长我们之所以关注这个问题我们并不是想强调大城市的吸引力有多大,而是想由此参照出来不管是新一线城市,还是未来更多的二三线城市来说,怎么能够发展出足够的竞争力,去从一线城市手里面抢人才,因为毕竟我要发展,我就要吸引大城市里的人才到我这来发展,我欠缺什么,让他们来了又走了?

  张翼:

  应该这样说,就是不同的城市再不同的发展阶段面对自己的困境是不一样的,有些城市可能在发展是缺资本的阶段阶段,有些城市可能缺技术的阶段,另外一些城市可能是缺少人才的阶段,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上在同一个时空里选择的发展战略应该是因城施策,因地施策,因此在整个城市里可以看出有些城市是在大量的吸引人才,另外一些城市可能仍然在招商引资的阶段,所以说复杂的局面在中国的转型时期的确需要不同的战略去配置。

  董倩:

  好,谢谢张院长稍候我们会有更多的问题给您。对于不同的城市来说,在自己的独特的发展阶段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的确是煞费苦心,我们举一个例子来说,甚至这座创业之都,人们说它已经进入到了创业的3.0时代,我们来看一下。

  新闻播报:

  “旅行者二号”飞行器正在进行测试,今年8月它将要飞到距离地面20到100公里的空域,那个飞行高度介于飞机和航天器之间,是至今还没有被人类利用的领地。

  解说:

  落户深圳的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是这个飞行器的主人。创始人刘若鹏回忆说,当年他第一次向深圳市阐述技术原理,评审都没有通过。但深圳市并没有放弃,随后邀请了各方专家,接二连三地听取研发团队的阐述。

  光启高等理工研究院院长 刘若鹏:

  选择深圳我们的理由,比如说(政府)听三次就是理由,因为实际上当我们回来做创新工作,当别人在审视我们动机的同时,我们也在审视,这个周围的环境的动机是什么?到底是需要增加一个政绩,还是真正想去推动这个科技创新。

  解说:

  三轮审核论证之后,刘若鹏和他的研发团队成为深圳市引进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团队。现在,光启成长为超材料领域世界领先企业,拥有超过2500项专利,公司市值超过300亿。

  深圳市经济贸易和信息化委员会主任 郭立民:

  吸引这些有创新能力,有创业想法的这些人才在深圳落户,对于资本来讲,它是有选择性的,它是市场化的,它肯定就来了。创业板、中小板设立之后,应该说深圳的这个创业投资的规模是直线上升的。

  解说:

  和深圳一样,正在享受鼓励创新、吸引人才带来改变的城市还有杭州。

  马云:

  不仅因为杭州是我的家乡,还因为它拥有创业精神,鼓励民营企业的发展,聚集了大量优秀人才,而那时的北京喜欢国有企业,上海青睐跨国公司,然而杭州这个城市喜欢创新精神,尊重白手起家的人,所以我认为我们杭州有良好的环境,更有着为未来拼搏的伟大文化。

  解说:

  这是马云在杭州宣传片中,向世界讲述阿里巴巴为什么没有落户北京、上海,而是选择在杭州的原因。

  马云:

  他们并不认为创业是一种梦幻,至少他传递出了一种信心,他相信你,支持你。

  解说:

  当年一群创业者的梦想,在杭州实现了,而这座城市也因此发生了新的变化。阿里巴巴集团帮助杭州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利用科技创新,为市民提供诸多便利。

  如今,越来越多的人愿意到社区医院就诊,不用做很多检查,这里的医生就可以随时看到病人以前的就诊记录、检查报告等信息。

  杭州市民 张兴龙:

  没有这个功能的时候,我们一早就要起来去排队了。现在(社区)医生提早给我们弄好,这就方便很多了。

  董倩:

  马云创业当年没有选择上海,而是选择了杭州,今天杭州和马云之间到底是谁成就了谁,是鸡生了蛋,还是蛋生了鸡很难讲,但是城市和创业者之间彼此的成功是难以割舍的。我们接下来继续请教张院长,从马云和杭州,从刘若鹏和深圳之间的关系,您说这个人才引进和城市之间到底呈现出一种什么样的关系?

  张翼:

  既是城市与城市之间竞争的关系,也是人才成长和城市发展的共生共融关系,还是成长过程当中的战略选择这样一种关系,应该说深圳在发展过程当中是特区,拿到了国家的制度红利,这个发展在户籍上是不好解释的,因为当时深圳有一百多万,两百多万的户籍人口,但是非户籍人口可能多达七八百万人,因此我们说户口不是原因,原因是服务型政府以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的强大的创新动力,以及年轻人在一起的活力,这一种可能是深圳的包容性比别的城市政府要做的好的地方。

  董倩:

  好,非常感谢张院长,其实今天我们探讨的是一个什么样的关系呢?就是人才的供给和城市发展之间到底呈现出什么样的关系,应该说不同的城市处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自然它的选择也就不同,比如说土地、资金、人才、制度等等,但是对于一个城市来说一定要知己知彼,我需要什么?人才需要什么?只有这样城市和人才之间才能够做到良性的互动,做到双赢。

责任编辑:刘光博

Tags:一线城市   大学生   创业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