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萧萧》:从15岁童养媳背着丈夫偷尝禁果,看传统与人欲的对抗(小丈夫结局姚美娟)

网络整理 2022-06-05 最新信息


《萧萧》:从15岁童养媳背着丈夫偷尝禁果,看传统与人欲的对抗

《萧萧》是沈从文于1929年发表的一部代表作,旨在揭示封建传统禁锢之下,旧时妇女的婚姻不幸。八十年代,导演谢飞将这部小说以《湘女萧萧》之名,搬上荧屏。在一派田园牧歌式的湘西农村风光中,影片通过童养媳萧萧的人生悲剧,将一个传统与人欲的悲剧冲突娓娓道来,宛如一曲循环的人性悲歌,不绝于耳。

在《湘女萧萧》片头的字幕中有这样一句话:我只造希腊小庙,这种庙供奉的是人性。这也是一直以来,沈从文所坚持的创作理念。在他笔下的人性神庙中,这里有亘古永存的人性真善美,也有人性中的苍白与邪恶,正如庙宇中的灵性神佛,也有狰狞的面孔,看似神圣的祝福仪式,往往也夹杂着血腥的供奉。

在原著《萧萧》中,沈从文就通过童养媳萧萧的爱恨人生,带领我们窥探人性在传统桎梏下的挤压与变形。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个命途多舛的传统女性。她12岁就做了童养媳,嫁给尚未断奶的丈夫,又在15岁的花季年华里,被家里的长工引诱,珠胎暗结,面临着被“沉潭”或“发卖”的命运……虽说后来萧萧产下了一个男婴,她的童养媳人生就此得以延续。然而,这究竟是幸运,还是另一种不幸?

《萧萧》:从15岁童养媳背着丈夫偷尝禁果,看传统与人欲的对抗

朦胧自由意识的觉醒,体现了萧萧身上的人性健康美

沈从文笔下的萧萧,是在未经城市文明浸染的农村中成长起来的女子,天真纯粹,具有大自然天赋的灵性美。悠久的村落里保留着“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古老生活方式,这种生活也孕育了萧萧身上的勤劳与驯顺。

萧萧的人生具有一种与生俱来的悲剧色彩,她自幼丧母,寄人篱下,性格中自带几分刚强和坚韧。因此,当12岁的萧萧被安排嫁给3岁的丈夫当童养媳时,她没有哭。在懵懂的年纪里,萧萧对这样的宿命安排还处于一种无意识状态。

萧萧过门后,和自己的小丈夫以姐弟相称,在他面前充当着一个“亦母亦姐”的角色,不辞辛苦地劳动和照顾弟弟成了萧萧的生活重心。关于萧萧的童养媳生活究竟如何,沈从文只是用淡淡的笔调写道:

婆婆虽生来像一把剪,把凡是给萧萧暴长的机会都剪去了,但乡下的日头同空气都帮助人长大,却不是折磨可以阻拦得住。

由此可见,萧萧作为童养媳的生活虽不好过,但是她却自带一种不可抵挡的顽强生命力,书中这样提到:萧萧像一株长在园角落不为人注意的蓖麻,大叶大枝,日增茂盛。这小女人简直是全不为丈夫设想那么似的,一天比一天长大起来了。

小说中对萧萧成长状况的这两处描写,其实都在体现萧萧身上那种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健康生命力。而这种健康,除了体现在萧萧的生长发育上,同样体现在萧萧的人格意识上。

在小说开篇,沈从文就对萧萧的梦境做了特写。在经历过一天的忙碌生活后,夜里的萧萧总会做些世界上的人所做过的梦。萧萧经常梦到后门角落或别的什么地方捡得大把大把铜钱,吃好东西,爬树,自己变成鱼到水中溜扒,或一时仿佛很小很轻,身子飞到天上众星中。

关于捡钱、爬树、变成鱼等一系列梦境,其实是萧萧的潜意识中自由意识的外化。在作为童养媳的生活中,萧萧失去了为人的自由,但是年幼的她内心却有一层朦胧的,对自由的向往。因此,当祖父众人对城市女学生奔放的生活方式深感滑稽时,萧萧反而在心底觉得“极有趣味”,在此之后还常常梦见女学生,梦到与这些人并肩走路。

其实这些梦境,全部是萧萧人性深处中,对自由的一种隐约渴望,只是未受教育的她还难以通过思考,了解自己的内心感情。

《萧萧》:从15岁童养媳背着丈夫偷尝禁果,看传统与人欲的对抗

情感和欲望的追索中,隐伏着愚昧、落后的意识危机

在一个“墨守陈规”的古老村落里,萧萧身上那点隐约的自由意识仿佛成了一种不安定因素,蓄势待发。直到15岁那年,家里的工人花狗对她唱起了情歌,启蒙了萧萧的情欲。

不谙情事的萧萧,一度对花狗说:“花狗大,您膀子真大。”其实,这种对异性身体差异的关注,也是萧萧性意识逐渐觉醒的体现。在一种半懵懂状态下,花狗很快用情歌唱开了萧萧的心窍。

萧萧因为情欲的萌动,很快在花狗的引诱下,成为了他的妇人。然而,此时的萧萧在心理上依旧懵懂,认为只要花狗赌咒不说,一切就相安无事,只有当小丈夫回到她的身边时,萧萧 “才仿佛明白做了一点糊涂事”

当生理先心理一步而成熟,萧萧为这种本能的情欲渴求付出了代价。在李子成熟的6月里,她察觉到了身体的异样。怀孕后的萧萧意识到了后果的严重性,她恳求花狗带她逃往城市。然而,花狗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在第二天就匆匆出走了,弃萧萧于不顾。

不知所措的萧萧害怕到了极点,拼命地喝冷水、吞香灰,以种种愚昧的手段,试图让这个未出世的孩子离开自己的身体。她甚至步花狗的后尘,也准备逃往城市。然而,最终纸包不住火,萧萧的丑事败露。为了不让家族蒙羞,祖父提出将萧萧“沉潭”或“发卖”。

《萧萧》:从15岁童养媳背着丈夫偷尝禁果,看传统与人欲的对抗

由此可见,《萧萧》所在的农村社会,依旧是一个固守封建传统的封闭社会。在“三从四德”、“夫为妻纲”的落后传统下,女性成为被压迫、被男权统治的“第二性”。

在婚姻上,萧萧没有自主权,为了吃一口饱饭,12岁就成为童养媳,成为婆家当牛做马的劳动力;在男女感情面前,萧萧也没有主动权,哪怕她想要跟随花狗,成为男人的依附品,却也要看对方的意思;当私情败露,萧萧想要逃走,可是礼法制度下的族规却又剥夺了她的人身自由。

对比走在改革前沿的城市,农村的落后和愚昧让人心惊。在那样一个半开放的年代里,女性依旧像物件一样可以被买卖、被发落,而身在其中的她们,几乎没有自我意识,即使稍微有点觉醒的苗头,也会被很快掐灭,正如萧萧。

《萧萧》:从15岁童养媳背着丈夫偷尝禁果,看传统与人欲的对抗

从反传统到接受传统,萧萧的悲剧里,藏着千年来的集体无意识

在小说的最后,萧萧因为有孕在身,没有被沉潭,也没有被发卖,在产下男孩牛儿后,萧萧最终被婆家再度接纳。在很多人看来,萧萧的偶然性命运倒是一个圆满结局,然而,从整个时代和宏观的女性角度来看,萧萧的结局充满了悲凉的意味。小说的结局写道:

牛儿十二岁时也接了亲,媳妇年长六岁……这一天,萧萧抱了自己新生的月毛毛,却在屋前榆蜡树篱笆看热闹,同时年前抱丈夫一个样子。

从自我意识缺失到反传统的出逃,再到出走未遂,留在乡村,接纳传统,萧萧的人生形成了一个悲剧的闭环,而悲剧的背后,藏着的则是千年来的集体无意识。这种集体无意识源于对旧文化的顽固自信,也源于女性被排斥在教育之外的悲哀。

小说《萧萧》讲的是一个没有具体背景的故事。但是通过小说中不断被提及的女学生,我们不难得知,小说中的故事发生在一个时代革故鼎新的转折点。

无论是在祖父的口中,还是萧萧的梦境里,都有一群现代女学生的影子,她们都是时代裂变下的新式女性典范。然而,在古老、闭塞的乡村中,村民们还只是生活在自己构筑的“桃花源”里,用贫瘠的想象,排斥着一切外来的新文化。

《萧萧》:从15岁童养媳背着丈夫偷尝禁果,看传统与人欲的对抗

当村民们聚在一起探讨女学生的时候,大家对她们的印象是:留下个鹌鹑尾巴,像个尼姑,又不完全像。穿的衣服像洋人,又不是洋人。吃的,用的……总而言之,一想起来就觉得怪可笑!

萧萧从祖父口中得知的女学生形象则是:

她们穿衣服不管天气冷暖,吃东西不问饥饱,晚上交到子时才睡觉,白天正经事全不作,只知唱歌打球,读洋书。她们一年用的钱可以买十六只水牛……她们在学校,男女一处上课,人熟了,就随意同那男子睡觉,也不要媒人,也不要财礼,名叫“自由”。

沈从文通过乡下人的目光,审视了他们眼中“可笑的”的城市文明。通过乡下人对女学生的嘲弄,不难看出他们身上的集体愚昧,而这种愚昧来自于教育的缺失,以及长期隔绝城市文明带来的理性缺失。正因如此,这种集体环境的压迫可以限制一代代人的意识觉醒。

小说《萧萧》在表面上写的是童养媳的悲苦人生,事实上写的是自然人性与野蛮风俗之间的对抗。通过对“童养媳”文化的解析,沈从文表达了对健康人性和自然欲望的肯定。同时,作者也借此批判了愚昧的封建传统恶俗,表达了对女性在特定时代下被物化、奴役的悲悯。

END.

在阅读中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更多名人轶事,文学解读,欢迎关注我的账号@晓读夜话,记得点赞哦~

Tags:萧萧   沈从文   小说   农村   不完美妈妈   知识改变生活   美好   一直在身边   最in买手君   小丈夫   谢飞   湘西   怀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