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柏乡轶事》之有关张士贵墓的传说(张士贵的马)

网络整理 2022-05-22 最新信息

有关张士贵墓的传说

柏乡县南郝村村北原来有个大“土疙瘩”,高七、八米,其上荆棘丛生。这个“土疙瘩”是什么来历,村民不知道,也没有什么说法。可是自从1958年平整土地,把土疙瘩铲平后,村民中间流传开了这样一个传说:南郝村村北的土疙瘩是唐朝元帅坏小子张士贵的墓。

为什么说是张士贵的墓?传说中人们并不能说出所以然。有的猜测或许是铲平“土疙瘩”后,有人发现刻记有“张士贵”名字的什么东西,或许还有其它说辞。但到底传说是怎样形成的,详情谁也说不清。

《柏乡轶事》之有关张士贵墓的传说

唐代名将张士贵

张士贵(586~657),唐代名将。本名忽峍,后更名士贵,字武安。 新旧《唐书》皆有传。史载,他自幼学武,“善骑射,臂力过人”,“弯弓百五十斤,左右射无空发”。隋末聚众揭竿起义,后归顺李渊,在完成唐朝统一大业和边境扩张的戎马生涯中屡立战功,先后任右光禄大夫、右屯卫大将军、左领军大将军等职,并被封为虢国公、勋国公。

张士贵的祖籍是山西盂县上文村。其曾祖张俊,官北魏银青光禄大夫、横野将军;祖父张和,官北齐开府车骑将军;父张国,仕隋朝历任主簿,硖州录事和参军,以军功授大都督,定居虢州卢氏县,张士贵就出生在这里。张士贵及其子孙为李唐王朝南征北战,戍守边防的经历在山西盂县上文村祖坟的墓碑中,均有记载。从九世孙张崇嗣至二十一世孙张书,生前居官在外,死后均葬上文祖坟,且有墓碑记载其业绩。盂县上文遂以张士贵及其裔孙而闻名。

《柏乡轶事》之有关张士贵墓的传说

张士贵像

张士贵唐显庆初年(公元657)病故,谥号:襄,享年72岁,子孙袭爵。卒后唐高宗为他举办隆重葬礼,赠辅国大将军。当朝宰相上官仪亲自为他撰写墓志铭,对他为李唐王朝出生入死、屡建战功的一生给予极高的评价。又诏赠东园秘器,并给仪仗之荣、陪葬太宗于昭陵。家族之荣耀与显赫达到了顶点。

但是这一切真实的历史记载并未给张士贵留下好名声。相反,给张士贵留下的却是一个坏名声——嫉贤妒能,迫害忠良,甚至谋反朝廷等。这是为什么呢?其原因一是真实记录了张士贵生平业绩的,此前只有《旧唐书》、《新唐书》和《资治通鉴》中寥寥百余字,没有引起后人的高度重视。二是从北宋以后讲述隋唐故事的话本、小说和戏剧,本是宋代及其以后的文人学士为了通过讲述历史,影射和抨击当朝权贵,借古说今,编造虚构了许多迫害薛仁贵的故事,比如通俗小说《薛仁贵征东》、《隋唐演义》等,却把张士贵说成是旧势力的代表。三是就是新拍摄的电视连续剧《薛仁贵传奇》中,张士贵的形象却依旧被扭曲和丑化着,被现代媒体更为广泛深入地传播着。

《柏乡轶事》之有关张士贵墓的传说

张士贵像

其实际情况是贞观十九年三月,张士贵跟随唐太宗东征高丽时,薛仁贵是张士贵刚刚招募到的部下,东征回师后,薛仁贵始终受到张士贵的信赖、器重和大力扶持,跟随张士贵担任守卫玄武门的重任。显庆三年(公元658年)薛仁贵二次东征高丽时,张士贵已经离开了人间,在前一年早陪葬太宗于昭陵。因此,加害之事根本不能成立。


张士贵卒后唐高宗为他举办了隆重的葬礼,于当年十一月十八日陪葬太宗于昭陵。直到1300余年后的1972年,唐朝宰相上官仪亲自为张士贵撰写的墓志铭,才从陕西礼县马寨村昭陵张士贵陪葬墓中发掘出土。铭曰《大唐故辅国大将军荆州都督虢国公张公墓志铭并序》共计3135字。该墓志铭出土后,引起史学界极大关注,国家级权威刊物《考古》于1978年第3期,全文刊登了张士贵的墓志铭。学界人士认为,上官仪作为一名参与制定国家决策的高级官员和具有影响力的大文人,亲自为张士贵撰写墓志,并且长达三千余字,这件事本身就有力地说明了张士贵地位的崇高和尊贵。更不用说《墓志铭》对他一生从隋大业十三年至唐显庆二年,追随唐初三代帝王李渊、李世民、李治奋战40年,为大唐江山出生入死,屡建奇功,给予的极高评价了。

《柏乡轶事》之有关张士贵墓的传说

唐代元帅张士贵

随着张士贵墓志铭的出土和张氏族谱的发现,张士贵的历史真相终于大白于天下。

那么柏乡传说土疙瘩是坏小子张士贵墓的事,就耐人深思了。

首先,张士贵墓的传说能是凭空而来的吗?这样的传说又有什么价值呢?

其次,关于张士贵“坏小子”的传说,明显与历史实际不符,显然是受到文艺作品的影响。所起的作用,只能是不把他当一回事的作用。只能起到把他尽快遗忘的作用。

其三,张士贵的祖籍、祖坟及张氏家谱已经发现,是在距离柏乡千里之外的山西盂县上文村;他的墓地是在更远的陕西礼县马寨村昭陵并且有张士贵的墓志铭出土。显然柏乡县南郝村的“土疙瘩”绝无可能是张士贵的真实墓地了。说这“土疙瘩”是张士贵墓是凭空编造?还是是张士贵的“衣冠冢”?如若是“衣冠冢”又是从何说起?

这使我想起隆尧县的“唐陵”。“唐陵”是唐玄宗李隆基下诏修建的。象征性是认祖归宗,李氏之祖在隆尧县。李隆基是武则天的孙子,他从外姓人的手中夺回了李氏的江山,他对此深感自豪,也深感忧虑。为记住教训,告慰先祖,开元十二(724)年他下诏修象城(今隆尧县)大唐陵,重建光业寺。张士贵陪葬太宗于昭陵已经证实。张士贵的后人或者关系密切者,为了表明张士贵的“忠”,弄个“衣冠冢”陪葬在“大唐陵”,尚有点儿意思,为什么在柏乡出现“张士贵墓”?是否南郝村的“土疙瘩”堆积成的时间早于开元(724)年间呢?

南郝村又有这样的传说:某高地风水好,“南蛮子”看过后说,这里出朝廷(皇帝)。

到底怎么回事儿?留给将来解答吧!

(2021-11-8)

Tags:张士贵   柏乡   薛仁贵   上官仪   盂县   唐高宗   唐玄宗   山西   唐太宗   礼县   唐朝   我在宫里做厨师   北魏   北宋   旧唐书   隆尧   武则天   李渊   隋朝   陕西   新唐书   宋朝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