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统而不治的虚君:从议会君主制度中看英国女王的地位权限(议会制度的优缺点)

网络整理 2022-05-14 最新信息

最近英国女王批准了新首相约翰逊的请求,同意在英国脱欧期间让议会“放假”,而首相之所以“好心”给议会放假,是为了绕过议会的反对党,直接让英国顺利完成脱欧“壮举”。此举引起了很多人的愤慨,时任英国众议院的约翰伯考对外宣称这是“宪法叛乱”,苏格兰保守党领袖也宣布辞职,英国《外交杂志》称这是一场“民主叛乱”。

统而不治的虚君:从议会君主制度中看英国女王的地位权限

虽然很多人明知道首相约翰逊此举实在是不太地道,耍起了阴谋诡计,而且想必女王心里也知道约翰逊想打的什么算盘,以她几十年长寿女王的经验,不可能不了解这其中内情,但奇怪的是,女王依旧批准了这位新首相的请求,同意议会休会。

为什么女王明知道自己不应该让在英国人看来是破坏民主的计谋得逞,却还只能眼巴巴地同意呢?

实际上,这和英国地宪政体制有密切的关联。英国地宪政政体决定了女王在这件事情上的态度。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形成就是国王从专制君主走向虚位君主、议会逐步从咨询机构走向议会至上、行政权逐步从国王转移到内阁的过程。

但实际上,英国的君主政体一直没有较大地改变。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直到现在,除1649- 1660年由克伦威尔执政的一段共和时政外,英国一直是一个君主国家

统而不治的虚君:从议会君主制度中看英国女王的地位权限

中世纪以来,英国上层社会世俗地王权、贵族权力在打败了高高在上地教权、神权之后,王权和贵族之间地矛盾日益激化。贵族不断想方设法地限制国王权力,以争取自身利益的最大化。1066年威廉征服英国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封建专制,国王垄断权力。国王的专制引起封建贵族的不满,1215年6月15日,封建贵族胁迫国王约翰在兰尼米德草原签署《自由大宪章》,对王权加以限制,确立了“王在议会”和“王在法下”的原则,即国王的权力并不是至高无上的,它只能在法律的约束下行使权力。

克伦威尔执政期间,其国家地实质是以克伦威尔为首的独立派与王权及其他政治派别斗争的产物。共和国建立后,克伦威尔自封为“护国公”实行军事独裁,居于统治地位的独立派开始扼杀革命的发展。

在十七世纪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前,国王拥有至高无上的地位,革命胜利以后,王权受到很大的限制,但仍然是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的国家元首,形势上仍然处于一种神圣的至尊地位。英国王位继承法规定男女都有继承权,但规定先男后女,先长后幼的原则。

虽然王权已经被限制了,但是在名义上,拥有王权拥护的一方往往会都得到巨大的政治回报,他们地政治权益也能得到英国上上下下地支持和拥护。

后来随着英国整体国力经济势力的发展,资产阶级兴起他们对贵族、君权垄断下地英国颇为不满,于是掀起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就是1688年的“光荣革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渴望建立一个强有力的政权,遏制人民的斗争和保护他们既得的利益。

克伦威尔死后,英国各种势力处于对抗状态。各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围绕着王权的归属展开了激烈的斗争。在这种情形下,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与国王达成了妥协一斯图亚特王朝复辟。 复辟不仅仅意昧着王权的复辟,还标志着议会的回归。王权逐渐受到议会的制约,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也逐渐得到了确立,君主立宪制最终在英国确立。

统而不治的虚君:从议会君主制度中看英国女王的地位权限

为了防止新国王复辟专制制度和重奉天主教为国教,更为了确立君主立宪,英国国会同时呈送了以部“限制王权和保障民权”的宪法,即《权利法案》。1701年又颁布了《王位继承法》,明文规定政教分立,国王必须由新教徒担任,从而杜绝了天主教在英国恢复的可能性。这样一来,专制的君主王朝终于成为历史女王宪政政体开启了新篇章。因此,1688年光荣革命后,随着《权利法案》《王位继承法》和《任职法》等一系列法案的通过,英国的君主立宪制不断得以巩固和完善,最终确立了议会高于王权的原则,国王和议会的关系也作了详细的规定,昔日的君主专制不复存在了。

在这一制度下,女王究竟扮演什么角色呢?

君主立宪政体下的国王更多的时候是发挥着一种象征性的作用,主要履行在咨询、鼓励警告等方面的责任,成为民族团结和历史延续的角色。维多利亚女王在长期的统治生涯中,基本上成功地扮演了“虚君”的角色。在这一政体中,“君主”被尊为英国至高无上的统治者,既是国家元首、立法机构的组成部分,又是司法首领、武装部队总司令,还是英国国教的世俗领袖。国家的一切重要行政措施都用君主的名义发布。英国人民是女王的臣民,英国政府是“女王陛下”的政府,所有大臣都是女王陛下的臣仆。议会通过的“议案”只有君主给予“御准”后才能成为法律,所有大臣只有经过女王的任命才能开始行使职权。

如果说英国女王没多大权力,为何英国人不废女王?

统而不治的虚君:从议会君主制度中看英国女王的地位权限

实际上,所谓的“虚君”只是相对而言。在一开始,英国女王虽是虚君,却也有一定的权力。在18世纪时,英王还能运用手中的实权,恩赐官职,笼络保王势力,以后,王权逐渐削弱。到19世纪中叶维多利亚在位期间,王权大大衰落。法律赋予英王的权力,实际上都是通过议会和内阁去行使,王权成为象征性的。

君主名义上是世袭国家元首,联合王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和英国国教的世袭领袖。就法律地位而言,君主可以任免首相、各部大臣、高级法官和各属地的总督,拥有召集、停止和解散议会,批准和公布法律,统帅军队,宣战和媾和等权力。实际上处于统而不治的地位。国家权力已经转移到议会手里,首相和内阁是行政机关,负责行政分权,这样再加上司法机关的独立,三权分立地原则也得以确立。英国女王必须从根本上听从首相、内阁、议会的决议,不能有任何政治偏见和主张,她是中立地代表。

在关键时刻,女王的中立地位是不可替代的,她作为整个国家的象征,在团结国家凝聚力,协调政治方面有重大作用,所以即便是她没多大权力,也不会被废除。

统而不治的虚君:从议会君主制度中看英国女王的地位权限

因此,在英国脱欧的关键时刻,虽然女王知道同意首相关停议会是对民主地破坏,但也无可奈何,她几乎没有权力去影响政治进程

但是,英国女王也有从中调停、斡旋并且影响政治进程地机会,比如,1884年,英国的上议院和下议院围绕着选举权改革法案,引发了一场宪政危机。维多利亚女王竭尽全力促成自由党和保守党达成妥协,使这场危机最终得以避免,并确保第三次改革法案的通过。女王的调停体现了英国“虚君不虚”的特点。

那么,英国女王能否像1844年宪政危机的时候那样,不同意议会休会,直接干预政治,那么她真的具有合法性吗?

统而不治的虚君:从议会君主制度中看英国女王的地位权限

首先,这次由首相发起的议会休会决定和当年宪政危机根本是一个层面上的问题。宪政危机是直接影响整个国家甚至是王权皇室存废的关键问题,女王不出来干预是没有办法的,而且当时两党因为政治分歧已经闹得不可开交,这个时候要有一个中立势力出来干预,才能实现政治妥协,否则整个国家就要废掉了。

而这次休会只是首相针对议会的举措,其实质远不及1844年那般严重,女王没有权利干涉。

实际上,1844年宪政危机后,随着责任内阁制和两党制的确立,作为宪政体制重要组成部分的王权不断遭到削弱,国王最终只是成为国家统一和稳定的象征,成了“统而不治”的“虚君”,不再起任何决策作用。

统而不治的虚君:从议会君主制度中看英国女王的地位权限

而议会君主制政体的权力重心在议会,议会拥有立法权、财政权和对行政的监督权。表面上,议会通过的法案要经过国王批准,实际上这只是一种形式。英国议会实行两院制,上院议员不经选举,由各类贵族组成,故上院也叫贵族院。上院议员由下院选举产生,贵族不得竟选下院议员。下院任期5年,届满全部改选。议会的职权主要由下院行使。立法的程序一般是提出议案、议会辩论、经三读通过、送交另一院通过,最后呈英王批准颁布。

所以,英王批准只是一种形式,从18世纪初叶以来,英王从未行使过否决权。那么现在英国女王也绝对不可能打破这一权力。

如果他一意孤行,坚决不同意首相地做法,会怎么样呢?

最大可能是引发宪政危机,直接影响到皇室的存废,女王当然不得不考虑这一点,只能顺从首相安排。

统而不治的虚君:从议会君主制度中看英国女王的地位权限

而且议会制的政体决定了跟首相代表的行政权力死磕的任务,不是女王应该管的,而是要由议会来行使。现在首相早就想好的这一点,干脆给议员放假,直接让议会的权力被剥夺了,在英国人看来,当然是一场“民主暴乱”。

不过,议会对行政也有一定的监督权,他们可通过多种方式进行。议员有权对政府大臣的工作提出质询,有权对政府的政策进行辩论,有权批准或否决政府缔结的条约。最后,议会有权对政府提出不信任案,这是对政府监督的最重要手段如果不信任案通过,根据责任内阁制的原则,内阁就必须辞职,或提请国王解散下院,提前大选。

统而不治的虚君:从议会君主制度中看英国女王的地位权限

所以,英国的议会议员们可以针对首相发起不信任案,甚至提交到法院让法院进行司法程序上的审核,以此来驳回首相的举措,但是眼看脱欧在即,议员们能否走完繁琐的程序,完成对首相的不信任案,还是一个未知数。

Tags:任职法   外交杂志   英国   议会   权利法案   王权   克伦威尔   自由大宪章   资产阶级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