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我为什么还不是一个工人?近代知识青年的自我反省!

网络整理 2019-05-18 最新信息

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这是自科举制度成立以后,在中国古代各个阶级当中形成的绝对标准,读书人的地位无疑是最高,最让人崇敬的,所谓士、农、工、商四类,士人是所有职业的表率。尽管现实当中所谓的“穷酸书生”也罢,或者“九儒十丐”也罢,很多读书人的生存境况的确潦倒不堪,但是这同样不妨碍其几乎是天经地义般的优越地位。

我为什么还不是一个工人?近代知识青年的自我反省!

但是到了晚清,随着深刻的现实危机,读书人的地位逐渐开始动摇。一败再败与西洋的坚船利炮。耻辱的失败使得当时人不得不承认西方科学技术的厉害。而由此产生对于中古沉浸于四书五经等所谓儒家经典的知识分子的对比,发现他们好像除了空发议论,对于这个国家,并没有什么实质性的用处。甲午之后,更加深刻的危机使得当政者以及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有识之士发现,西方厉害的不仅仅只是他们的科技武器,而是其背后的政治经济制度,由此彻底将千年来依为建国根本的儒家理论彻底推翻,传统士人最后的遮掩也没有了。

我为什么还不是一个工人?近代知识青年的自我反省!

四民皆士

当传统的理论体系开始动摇时,士人第一优越地位也随之一去不复返了。其实从曾国藩开始就有这样的言论出现:“西人学求实济,无论为士、为工、为兵,无不入塾读书,共明其理。”曾国藩已然意识到,与西方相比,在中国知识被读书士人所垄断是有害的。而继曾国藩之后的郭嵩焘、钟天纬、梁启超再到邹容等人,由于他们与清政府的距离越来越远,如果说曾国藩只是小心的抱怨,而他们已然是公开批评“无用的”士人占据国家最好的资源,主张每一个职业和阶层的平等。即所谓的“四民皆士”。

然而这对于当时正读四书五经的传统士人来讲,是非常危险的言论,这是对他们地位的否定。比如王闿运,鉴于晚清以来,西方科学等自然知识巨大的实用性,传统的四书五经的确与其难以抗衡,于是他提出一套理论:传统知识他是框架和指示层面的,西方的自然知识的能量只有在这些框架的安排下,才能更好发挥作用,因此传统的知识不但不能学习,而且还有格外用功夫,这样才能保持中国的独特性。后来更有影响的张之洞《劝学篇》也是有着相似的论述。

这只是在晚清,两方观点你来我往,争论不休。虽然在当时这两种观点在当时思想界谁更胜一筹很难说,但是这无疑在冲撞传统的士农工商这样的等级顺序,转而以四民皆士这样,较为平等的,利于各个职业发挥其职能的观念,来挑战传统。

我为什么还不是一个工人?近代知识青年的自我反省!

传统士人的失败:废科举

新旧两派的争论,到1905年可以说暂时划上了句号。内外压力之下,这一年,清政府下令废除科举。

这在当时,真是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 对于新的读书人来说,科举的废除为他们开始了更多的新路,在科举时代,大多数读书人一辈子两眼只盯着考试限定的那几本书,但是现如今,他们便可以有多重自由的选择,科举不再是仕途晋升唯一的道路,前途可以无限宽广。

我为什么还不是一个工人?近代知识青年的自我反省!

但是凡事总有两面性,打个比方,科举的废除就好像是门前的一条小河,对一些人来说,他们可以凭借河流扬帆起航,甚至漂洋过海,而有的人则会终生受这条河的阻拦,不越雷池半步。这对于传统的那些士人来说,科举的废除无疑是将自己的前途拦腰斩断。他们从最初社会上最为优越和崇高的一个阶层转变为这个社会的边缘人群,就像鲁迅笔下的孔乙己,不仅四处漂浮,而且成为普通老百姓取笑的乐子。

以往的穷酸书生到近代只剩下穷酸了。在以往,普通的读书人即便身无分文,但是当时对于知识分子的尊重,一个读书人其背后往往会有整个家族的支持,但是近代商品经济的输入,传统小农经济破产,支持读书人的乡村宗族也随之破产,不得不自力更生。因此,科举的废除和传统经济的崩溃,使得这些读书人被彻底抛到社会的外面,沦为当时的“边缘人群”,从而在迷茫与潦倒中重新思索自己的定位。

我为什么还不是一个工人?近代知识青年的自我反省!

我很惭愧,为什么我还不是一个工人?

当近代知识分子因为儒家道统的崩塌而茫无所求之时,俄国的成功似乎为他们指出了一条新的道路。当十月革命成功的消息传来,李大钊立刻在《新青年》上发表了那篇著名的《庶民的胜利》,高呼:“今后的世界会变成劳工的世界,我们应该用此潮流为使一切人人变成工人的机会……我们想要在世界上当一个庶民,应该在世界上当一个工人,诸位啊!快去工作啊!”

甚至连对社会主义向来不感冒的北大校长蔡元培此时也发表了《劳动神圣》,其中提到:“不管他用的是体力、是脑力,都是劳工。所以农是种植的工,商是转运的工,学校职员、著述家、发明家、是教育的工,我们都是工。”蔡元培的观点很清楚表明,短短二三十年,从四民皆士,很快就转化为四民皆工。

我为什么还不是一个工人?近代知识青年的自我反省!

李大钊、陈独秀在当时思想界是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他们对于社会主义的宣扬,在青年知识分子中间分量非常重。即使后来并没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的傅斯年、罗家伦等人都免不了受其影响。他们充分批判和反思之前高高在上的“士”的行为,不劳而食,对于汗水淋漓的工人农民辛勤劳作视而不见,认为是天经地义、因此工人来革我们的命也是天经地义的。他们思想的变化,对于劳苦人民的同情与关怀,与古代是截然相反的。

在这样的空气中,青年们都几乎认为只有劳工才能彻底改变国家的命运,我们都要成为工人,这也是当时各种名目的工读团兴起的原因。故一些敏锐而有现实关怀的青年烦恼的感叹:“我很惭愧,我现在还不是一个工人。”

撰稿/素白【读史品生活】

本文作者:读史品生活(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9176715769859328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曾国藩   跳槽那些事儿   蔡元培   儒家   李大钊   陈独秀   读书   王闿运   邹容   鲁迅   郭嵩焘   梁启超   张之洞   罗家伦   傅斯年   十月革命   孔乙己   俄罗斯   农民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