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司马迁写的不可信?历史上的商朝名臣伊尹竟夺权篡位

网络整理 2019-05-01 最新信息

伊尹是商朝开国君主汤的大臣,他不仅辅佐商汤打败了夏桀,建立了商朝的基业,而且历经“成汤、外丙、仲壬、太甲、沃丁”五代君主,据说活了100岁。后世无比赞誉伊尹的贤能,把他作为贤相的代表。但实际上他却是一个表里不一、篡位自立的权臣,为什么这么说呢?

司马迁写的不可信?历史上的商朝名臣伊尹竟夺权篡位

我们先看伊尹是怎么被成汤重用的。《史记殷本纪》记载:“伊尹名阿衡。阿衡欲奸汤而无由,乃为有莘氏媵臣,负鼎俎,以滋味说汤,致于王道。或曰,伊尹处士,汤使人聘迎之,五反然後肯往从汤,言素王及九主之事。汤举任以国政。伊尹去汤适夏。既丑有夏,复归于亳。”

说伊尹本名叫阿衡,他想求见成汤而苦于没有门路,于是就去给外戚有莘氏做陪嫁的男仆,背着饭锅砧板来见成汤,借着谈论烹饪的机会向成汤进言,劝说他实行王道。还有一种说法是伊尹本来就是个有才德而不肯做官的隐士,成汤曾派人去聘迎他,前后请了五次才请来,出山后的伊尹向成汤讲述了远古帝王及九类君主的事迹,成汤于是将国家大政交由伊尹管理。

伊尹曾经离开商汤到夏桀那里,因为看到夏桀暴虐无道,不能任用贤能,所以又回到了商都亳。由此可见在辅佐成汤的过程中伊尹是有反复的,要不是看到夏桀荒淫无道而自己不受重用,伊尹未必会死心塌地的辅佐成汤。

司马迁写的不可信?历史上的商朝名臣伊尹竟夺权篡位

我们再来看伊尹贤能的名声是怎么得来的。《史记殷本纪》记载:“帝中壬即位四年,崩,伊尹乃立太丁之子太甲……帝太甲既立三年,不明,暴虐,不遵汤法,乱德,於是伊尹放之於桐宫。三年,伊尹摄行政当国,以朝诸侯……帝太甲居桐宫三年,悔过自责,反善,於是伊尹乃迎帝太甲而授之政。帝太甲修德,诸侯咸归殷,百姓以宁。伊尹嘉之,乃作太甲训三篇,褒帝太甲,称太宗。”

正是这段记载被儒家作为君臣理想关系的典范事例。按照《史记》的记载,伊尹放逐德行不端的太甲帝,让他反思过错,弃恶从善,从思想上对太甲帝进行改造和重塑。直到三年后太甲帝悔过反省、洗心革面,伊尹再将太甲帝迎回,并恭敬地将国政归还于太甲帝,可谓是鞠躬尽瘁、煞费苦心。

这种说法在后世广为流传,伊尹也因此成为了圣人,受万世敬仰。可仔细一想又有些问题,伊尹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难道就是为了让昏庸的皇帝幡然醒悟?三年后醒悟了还好,如果还是老样子呢?难道还要继续等他醒悟?要等10年20年?就这样永无止境的等下去吗?如果辅佐太甲帝可以这么有耐心,那当时为什么不以同样的标准对待夏桀,而是一心想要推翻他呢?还有,以伊尹当时在商朝的地位和权力为什么不另择一明君当政而非要等太甲帝醒悟呢?

司马迁写的不可信?历史上的商朝名臣伊尹竟夺权篡位

这些疑问都很难用常理分析解答,直到《竹书纪年》的出土,为这种质疑提供了坚实的证据,也引发了对伊尹这个人物认识的巨大反转。《竹书纪年》这样记载:“仲壬崩,伊尹放太甲于桐,乃自立也。伊尹即位,放太甲七年,太甲潜出自桐,杀伊尹,乃立其子伊陟、伊奋,命复其父之田宅而中分之。”

可见《竹书纪年》明确写道伊尹放逐太甲帝不是为了给他机会幡然醒悟,对他进行思想改造,而是赤裸裸的篡权夺位!伊尹放逐太甲帝7年,太甲帝找机会潜逃出来杀了伊尹,将他的田宅分给他的两个儿子。

以上两个版本的记载塑造了两个截然不同的伊尹的形象,一个是圣人先贤,一个是权臣奸雄。虽然儒家一直把伊尹作为道德榜样,但据种种史料显示,伊尹确实是精于权谋,而恰恰是这一点,让《竹书纪年》中的说法有了合理的依据。

司马迁写的不可信?历史上的商朝名臣伊尹竟夺权篡位

笔者更为赞同后一种说法,因为《竹书纪年》的时间比《尚书》《史记》更早,尽管为孤证,但结合其他事迹,逻辑更为通畅合理。中国人向来迷信先人,年代愈久远愈甚。儒家也讲“君权神授”“君君臣臣”,于是按照他们的期望把一些难以考究的历史人物打扮成理想的样子,作为榜样供世人学习敬仰。君有尧、舜、禹,臣有伊尹、周公。

可能面对上古的先贤,我们需要怀有一颗敬畏之心,可能现实终究没有理想美好。但无论如何,“尽信书则不如无书。”对一切事物都怀有一颗好奇和探索之心是最为宝贵的品质,不是吗?

喜欢笔者文章请关注“大瀚闻史”,为您带来更多历史趣闻和独家观点。

参考资料:《史记》《竹书纪年》

本文作者:大瀚闻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5610667182916108/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伊尹   商朝   司马迁   历史   太甲   夏桀   史记   竹书纪年   商汤   儒家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