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策划荆轲刺秦王,燕国太子丹深得民心,为何不取代父亲燕王喜?(燕王喜使栗腹约欢于赵)

网络整理 2022-05-07 最新信息

战国末年,燕国在战国七雄中是最为贫弱的国家,曾经燕国的督亢之地是整个七雄版图内非常富庶的农耕之地,燕国的农业经济也因此非常发达,依靠强势的农业经济发展以及优越的地理位置,其可以一直远离中原的战乱。

策划荆轲刺秦王,燕国太子丹深得民心,为何不取代父亲燕王喜?

但随着社会结构的变革和其他国家的强大,燕国无法再置身事外,因此,进入战国后期之后,燕国的地位岌岌可危,到了燕王喜一代,燕国统治已经摇摇欲坠,在这个时候,燕国的百姓怨声载道,相比于姬喜这个燕王,燕国百姓们甚至更加推崇当时的太子,也就是策划了荆轲刺秦的太子丹。

从秦国逃回燕国之后,太子丹就在燕国声名鹊起,后来,燕国的子民都是非常推崇太子丹的,那时的太子丹也算是非常有抱负,他不满秦国的统治已久,也希望能够重新振兴燕国,可是太子毕竟只是太子,在国家权力上与君主不是不能相提并论的,太子无论做什么事情都有束缚。

策划荆轲刺秦王,燕国太子丹深得民心,为何不取代父亲燕王喜?

那么,太子丹回到燕国之后,面对昏庸的父亲燕王喜,他为什么不选择取而代之呢?要知道,当时的太子丹不仅是得民心,还笼络了一帮人才为他办事,如果取而代之,他是有绝对优势的,那么到底是什么样的原因让他没有走这条路呢?本篇文章,我们就来重点地分析一下这个问题,看一看燕国太子丹的心路历程。

首先是因为燕国的整体思想环境导致的。燕国一直是一个推崇王道统治的国家,自从开国君主召公奭之后,燕国一直遵循的都是传统农业经济的发展趋势,说白了就是日出而作,顺其自然,所以,在燕国,祖先留下来的法则是至关重要的,在王位的传承上也是如此,讲究自然,也讲究王道使然。

策划荆轲刺秦王,燕国太子丹深得民心,为何不取代父亲燕王喜?

也就是说,他们的王位在基本认知中是要通过传承来进行更替的,因此,燕国人民其实很少有谋权篡位的想法,他们甚至都认为,通过战争来扩大领土争夺人口是不道义的事情,也就是说,燕国的道德思想非常深,这在燕国整体的传承过程中根深蒂固。

基于这样的思想,燕国民众可以信任一个有才干的太子,却没有办法真正推崇一位会谋权篡位的君主,因此,思想方面的因素对于太子丹来讲是自身的束缚,也是来自外界的压力。

其次,太子丹用来复兴国家的做法与他是不是君主关系并不大。通过他的整体行为我们可以看出,他虽然反对国家之间的兼并,也痛恨秦国的强大,同时,他也具有想要与秦国对抗的心思,但他采取的做法却并非是招兵买马进行改革,而是希望通过刺杀秦国国君来完成目标,而这一方式与他是不是君主其实并没有联系。

策划荆轲刺秦王,燕国太子丹深得民心,为何不取代父亲燕王喜?

也就是说,如果他希望通过在国家进行改革,来改善燕国的整体政治环境和发展方式,以此使燕国强大起来的话,那么,君主的权力是必须拥有的基础条件。

可问题是,太子丹并没有选择这条路,他选择的只是雇佣刺客而已,这条路就不怎么需要君主的权力了,他知道,在燕国得民心,在外也有仁慈的名声,这样的人自然会有人愿意为他出头,比如荆轲。既然如此,又何必大费周章去做燕国的君主呢?

再次,太子丹是燕国名副其实的王位继承人,也就是说在燕国存续期间,王位或早或晚都会落到他的手上,是不需要操之过急的。

我们上面也说了,燕国的整体思想非常的传统,在历史上也很少有王位变动的事情,而且太子丹也没有其他强有竞争力的兄弟,在这方面并不需要心急。

策划荆轲刺秦王,燕国太子丹深得民心,为何不取代父亲燕王喜?

再者,以太子丹对于刺秦计划的精确密谋,他并不认为燕国会有在短时间内亡国的可能,也就是说,在他的想法里,王位早就已经是他的囊中之物,不需要冒天下之大不韪,取自己的父亲而代之。

最后,以当时燕国积贫积弱的现象,燕国的君主手中并没有太多的实际权利,当时燕国军队的整体非常颓废,领土面积也是一再缩小,再加上燕王喜又非常地昏庸,多数时候都在沉迷享乐,所以这为数不多的权利,作为太子想要动用并不是难事。

策划荆轲刺秦王,燕国太子丹深得民心,为何不取代父亲燕王喜?

因而,燕国君主这个位置在那个时候也只是虚名而已,将自己的大量心思都放在刺秦上的太子丹显然没有多余的精力进行谋求算计。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得知,其实争夺燕国君主的位子实在没有太大的意义,以当时燕国贫弱的情况,整个国家根本没有继续运作的动力,作为君主,实际上就类似于一张空头支票,并无太多的实际意义,再加上燕国一直以来的思想传统,燕王喜和太子丹也就能一直保持着父慈子孝,而话又说回来,太子丹在回燕国之后能想到用刺秦的方式结束领土争端,这样的人又会比他的父亲好多少呢?

Tags:太子丹   燕王喜   荆轲   春秋战国   历史   经济   农业   政治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