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子午谷、人才培养,关于诸葛武侯讨论最热烈的话题都在这了(二)

网络整理 2019-05-07 最新信息

作者:图南


孔明的《草庐对》到底算不算高明?相比同时代其他谋士的战略水平如何?

《草庐对》又称《隆中对》,是孔明为刘备制定的立国和取天下的总战略,这一计划点亮的是大汉的气数延续下去的希望。这个战略帮刘备实现了与曹魏、孙吴三足鼎立,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进取天下的方针,被大多数史家视为“千古奇策”,但也有人认为这一战略有很大的缺陷,甚至只是孔明的一厢情愿(所以最后也没成功嘛)。要想搞清楚《草庐对》是否高明,与同时代其他谋士指定的战略相比孰优孰劣,自然应该先对《草庐对》有一个基本了解。

子午谷、人才培养,关于诸葛武侯讨论最热烈的话题都在这了(二)

三顾茅庐,请出孔明成为了刘备的人生转折点

《跟诸葛亮学人生布局》认为“《草庐对》就是北让曹操占天时,东让孙权占地理,刘备自己占人和”的说法其实很不全面,例如曹操和孙权集团很早就人才济济了;赤壁之战前后,荆州的头等大族也基本都降曹了,所以要说占人和,绝对轮不到刘备。

作者换了一种方式来解读,认为诸葛亮给刘备做战略规划共有三个部分:战略前提,态势分析,实施细则。

所谓战略前提,就是诸葛亮给多年来一事无成,兵微将寡、依附他人的刘备树立了争夺天下的信心。

接下来,诸葛亮给刘备做了态势分析。

这个态势分析,十分类似现代社会中制定发展战略、分析竞争对手情况最常用的方法之一——SWOT分析法。简单来说,S、W、O、T这四个字母分别是优势、劣势、机会、威胁四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这一分析法,就是要分析自己的主观优势和劣势是什么,客观环境又有哪些机会和威胁。

首先是S,也就是刘备的主观优势。诸葛亮为刘备总结了三个:一是“帝室之胄”,二是“信义著于四海”,三是“总揽英雄,思贤如渴”;换言之,就是有政治优势,有坚持反曹的知名度,还有渴求贤才的态度。

子午谷、人才培养,关于诸葛武侯讨论最热烈的话题都在这了(二)

鲁肃提出的《榻上策》可与《草庐对》相媲美

其次是刘备的W,主观劣势。这点诸葛亮在《草庐对》中并没有明说,也不必说,因为刘备都说了,自己干什么什么不行,如今还是寄人篱下。孔明把重点放在了O和T,也就是刘备面临的环境上面。

先来说威胁。当时的天下,北方有曹操,西北有马腾、韩遂,江东有孙权,荆州有刘表,汉中有张鲁,益州有刘璋;不过诸葛亮认为,真正对刘备构成威胁的只有曹操和孙权。

至于刘备的机会,自然就是荆州和益州。

诸葛亮就对刘备说,荆州是交通中枢,益州是粮仓,两地都有地理上的优势可以利用;同时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璋还根本守不住这些地方,早晚都得被别人抢了。

子午谷、人才培养,关于诸葛武侯讨论最热烈的话题都在这了(二)

江表之虎臣——甘宁

仅有大的方向还不够,诸葛亮又制定了战略的实施细则。

《草庐对》的战略是分三步来走的。

第一步,是占领荆州和益州,建立稳固的根据地。

第二步,是固守根据地。具体来讲,军事上要“保其岩阻”,就是利用地理优势,守而不攻;外交上既要“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就是要跟边地的少数民族搞好关系(诸葛亮是汉末战略规划里,唯一一个重视民族关系的人),又要“结好孙权”,搞好地缘政治;当然还要“内修政理”,即治理好内政。

最后第三步,是夺取天下、兴复汉室。

诸葛亮说:“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

就是说,刘备巩固了荆州和益州的根据地以后,等待“天下有变”,有了新的机会,就出兵北伐。

具体实施上,是刘备自己从益州翻过秦岭打关中,荆州再派一上将,比如关羽,打南阳和洛阳;这样两路出击,最后打败曹操,兴复汉室。

总结起来就是:首先,孔明给刘备树立了信心;其次,孔明分析了刘备的优势劣势、环境威胁和机会;最后,他把取天下的步骤分为三步,并提出了详细的政治、军事、外交、民族关系方面的规划。这一规划体现出孔明胸中有格局,眼界也很开阔。

子午谷、人才培养,关于诸葛武侯讨论最热烈的话题都在这了(二)

周瑜和甘宁的战略合起来才是完整的“二分天下之策”

下面再将《草庐对》与汉末的另外几个战略规划比较一下。

第一是沮授给袁绍出的《河北策》。初平二年(公元191年),在袁绍抢占冀州后,沮授给他制定了这一战略。沮授提出袁绍名望大,青州黄巾、并州张燕、幽州公孙瓒还有塞外的匈奴人都不是他的对手,所以他应该立足冀州、吞并河北,然后迎立汉献帝,挟天子以令诸侯,夺取天下。

和《草庐对》相比,《河北策》也要求先建立根据地,然后再夺取天下;而且也把政治手段上升到了战略高度,这是非常高明的地方。不过相对而言,《河北策》没有提及兵多将广的袁绍有何劣势,没有分析外部的威胁,对地缘政治也不够重视。

第二是甘宁与周瑜的“二分天下之策”。

建安八年(公元203年),甘宁给孙权分析局势,认为曹操早晚要篡位,汉室难保;刘表父子守不住荆州,这是机会。所以甘宁提出,先取江夏,再取荆州,最后取巴蜀,分三步与曹操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

七年以后,周瑜占据了南郡江陵(今湖北荆州市),又进一步提出,曹操刚在赤壁大败,一时无法南下;趁这个机会,东吴应先取益州,灭掉刘璋、张鲁,然后与关中的马超结盟,再从荆州出兵占领襄阳,攻取北方。

甘宁和周瑜的策略合在一起,就是完整的“二分天下之策”。这个策略的大方向还是正确的,先江夏、次荆州、再巴蜀,最后取天下;但和《草庐对》相比,“二分策”只是一个纯军事的战略,有明显的不足:例如周瑜设想在未来与关中的马超结盟,但要实现这点,首先周瑜要迅速灭掉刘璋、张鲁,其次是在这段时间里,马超还不能被曹操灭掉。事实证明,这两个前景最后哪个也没有出现。

诸葛亮就完全没有把关中的马超当作联合对象:他认为从益州出兵,在关中的对手是曹操,也即默认了在刘备控制益州的时候,马超早被灭了;这个判断比周瑜高明得多。

在选择盟友方面,诸葛亮在《草庐对》里对孙权有深入、精准的认识:他认为孙权的江东政权很稳固,刘备是打不动的,应该选择在曹操南下之时与之结盟,共同抗曹。

此外《布局》指出,周瑜的“二分策”无视盟友利益、无视地缘政治,这是最致命的问题,真的实行起来必定会出问题。

子午谷、人才培养,关于诸葛武侯讨论最热烈的话题都在这了(二)

影视作品中的沮授

真正可以与《草庐对》相媲美的,是鲁肃的《榻上策》。《榻上策》是建安五年(公元200年)鲁肃为孙权提出的战略规划。鲁肃提出的战略前提也是“汉室不可复兴”,所以他建议孙权争夺天下,开创新朝。

鲁肃的这一战略没有具体分析孙权的主观优势和劣势,但是对孙权的客观环境分析非常精准。鲁肃也认为最大的威胁来自曹操,但短时间内又灭不了他,所以应该尽量避免跟曹操正面冲突,先尽力壮大自己。需要指出的是,诸葛亮提《草庐对》的时候,曹操已经统一北方了,而鲁肃提《榻上策》的时候,曹操还在跟袁绍打官渡之战;此时鲁肃就能预见曹操必胜,根本没把袁绍当对手,可见在对群雄的了解和对天下形势的预判上,鲁肃与孔明的能力是旗鼓相当的。

鲁肃为战略的实现也规划了三步:首先,与曹操、刘表鼎足而立,巩固江东的根据地。其次,趁曹操忙于北方战事时抓紧西征,占江夏、灭刘表,跟曹操南北对峙;这里鲁肃提到要“竟长江所极”,即把整个长江流域纳入孙氏版图,所以肯定也有占领益州的意思。最后,孙权称帝,与曹操一决雌雄。

从战略眼光来讲,《榻上策》和《草庐对》完全是难分伯仲,但在具体实施步骤上,《榻上策》没有《草庐对》那么详细;比如最后要怎么和曹操一决雌雄,《榻上策》就语焉不详。

当然,这里列举的各个战略的提出时间都远远早于《草庐对》,那时天下形势还没有后来那么明朗;诸葛亮能提出超越前人的《草庐对》,有智慧是一方面,同时也可以说他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

本文作者:老邪讲史(今日头条)

原文链接:http://www.toutiao.com/a6687918443787715086/

声明:本次转载非商业用途,每篇文章都注明有明确的作者和来源;仅用于个人学习、研究,如有需要请联系页底邮箱

Tags:诸葛亮   刘备   曹操   甘宁   周瑜   袁绍   荆州   沮授   隆中对   刘表   孙权   刘璋   张鲁   韩遂   赤壁之战   公孙瓒   鲁肃   江陵   根据地   冀州   襄阳   政治   关羽   地理   高明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