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安徽省未来将建“韧性城市生命方舟4攻略” 灾后可快速恢复_安徽

网络整理 2018-12-10 最新信息

  当遭受风暴、地震、泥石流等灾害冲击时,城市能够更好地保护居民,灾后还能快速恢复公共基础服务以及重建、修复等,这是我省在城市建设方面正在引入的先进理念。6日,“韧性城市安全工程前沿技术研究”中国工程院学术会议暨第二届南艳湖公共安全科技论坛,在位于合肥经开区的清华大学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举行。这宣告了我省对“韧性城市”研究和规划的开启。

  当天,来自中国工程院、清华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武警总医院、中国矿业大学、煤炭科学研究总院的9位院士的出现,让该论坛成为我省科技界历史上出席院士最多的一次论坛。作为清华大学与安徽省合作的重要项目,合肥公共安全研究院落地几年来,已在合肥及省内开展城市生命线等工程,对桥梁、管道等城市基础服务设施进行安全性实时监控及预警,并建立突发情况处置联动机制,在技术研究布局方面具有一定优势。

  城市面对灾害冲击时是否能更有效地保护居民,灾后如何保障基础服务和重建修复?清华大学院士范维澄介绍,随着城镇化进程加快,城市这个开放的复杂巨系统面临的不确定性因素和未知风险也不断增加。在各种突如其来的自然和人为灾害面前,往往表现出极大的脆弱性,而这正逐渐成为制约城市生存和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

  国际上在近5年内,已开始将“韧性城市”的理念应用于城市规划建设中,新加坡、美国、日本等国家都在加速研究。例如,日本东京通过模拟九级地震对各区域、城市各区块的破坏和影响,设计了不同的灾害应对策略以及重建恢复措施。在我国,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近年来已逐渐将“韧性城市”的理念融入城市规划中。论坛上,省科技厅、省应急管理厅负责人表示,将联手打造良好的科技研发和应用环境,以院士团队为核心,加快我省“韧性城市”的规划和建设,为全省人民提供安全的居住环境。

  “韧性城市”五大特征

  冗余性:具有相同功能的可替换要素,通过多重备份来增加系统的可靠性。

  鲁棒性:亦称稳健性,系统抵抗和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

  恢复力:具有可逆性和还原性,受到冲击后仍能回到系统原有的结构或功能。

  适应性:系统根据环境的变化调节自身的形态、结构或功能,以便于环境相适合,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形成。

  学习转化能力:从经历中吸取教训并转化创新的能力。

  (责任编辑 沈洁)

p

Tags:韧性   安徽省   城市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