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熹宗是什么意思)

网络整理 2022-05-21 最新信息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北京昌平郊区的天寿山一向宁静。

这里是明皇陵所在地,许多历史上声名显赫的帝王都沉眠于此处,譬如五征漠北的永乐大帝,中兴之主明孝宗,也有以昏庸著称的嘉靖。共十三座陵墓,合称明十三陵。

百年过去,曾经的万人之上者仍旧逃不过尽归尘土的命途。

其中的是非功过,也都随着他们的尸骨,尘封于地底深处了。除了慕名的拜谒者偶尔会到来,这里鲜少有人打扰。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直到20世纪50年代,宁静忽然被打破。大量考古人员分批次进驻,对明神宗朱翊钧的定陵进行了发掘。

许多历史谜题因此次考古发掘被解开,许多历史文物也因此次考古发掘得以重见天日,用其精湛的制造工艺,惊艳了当代人的眼球。

其中最光彩夺目的,当属后殿宝床梓宫旁发现的十二龙九凤冠。

此冠冠框用细竹丝编制,点翠云片,工艺繁复,上缀十二条金龙,另有宝石百余、珍珠数千,珠光宝气,琳琅满目。

同在这座梓宫内被发现的,还有一些使用痕迹十分明显的破旧银器。

如此天上地下的差距,不由得让人好奇,这墓室的主人,究竟是谁?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生前多舛风飘絮

墓室的主人姓王。史书中没有留下她的名字,只记载了她生于宣府,父亲叫作王天瑞,是一名锦衣卫百户。

锦衣卫百户在有明一朝仅是正六品职位,属于中下层武官。

由此可见,王氏并非出身名门望族。但这并非显赫的出身,却反而给王氏带来了一些机遇。

明朝为了防止外戚专权,自立朝伊始便设立法度,历代皇后均从全国范围内十三到十六岁的少女中遴选。

万历六年,明神宗大婚时,王氏刚好十三岁。

王氏参与了皇后的遴选,并幸运的通过了初步选拔,被送入宫中,却又不幸的在进一步的遴选中败下阵来,与后妃的名额失之交臂。

通常情况下落选的秀女会被遣送回乡。不过王氏因为品貌尚佳,被神宗的生母李太后看中,留在身边做了宫女。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万历九年的一天,神宗同往常一样,来到母亲的宫中探望,这次负责侍候他的是王氏。

在侍候的过程中,神宗看上了王氏,并临幸了她,却并没有赐给王氏信物。

按照明朝皇宫惯例,皇帝临幸后应当赠送妃嫔信物,以方便日后册封。

但神宗登基为帝时年龄尚小,恐其走上歧途,李太后及内阁首辅张居正对其管教一直颇为严厉,神宗因此忌惮,打算将这件事隐瞒下去。

但王氏却很幸运的因为这次临幸有了身孕。王氏的肚子一天天大起来,自然瞒不过李太后的眼睛。

面对李太后,王氏也不敢再有所隐瞒,将当时事情的经过和盘托出。

李太后叫来神宗进行对证,神宗却仍是百般推脱,不肯承认,或说时间太久记不得,或说王氏并没有信物在身,口说无凭。

幸而为防止此种情况的发生,除了信物制度,明后宫还建立了完善的起居注制度。起居注上清楚得记载了神宗临幸王氏的时间和地点,,白纸黑字,神宗无从辩驳,只得听从李太后的意见,将王氏封为了恭妃。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虽然晋升了妃位,但因并不为神宗所喜爱,宫人趋炎附势,王恭妃的妃位有名无实。

万历十年十月,王氏生下一子,为神宗皇长子朱常洛。

王氏品尝到了初次为人母的喜悦,尽管这个孩子的出生,并没有为王氏的处境带来丝毫改变。

此时神宗身边已经有了宠妃郑氏。在王氏生皇长子后不久,万历十四年初,郑贵妃便也生下了皇三子朱常洵。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也由此,王氏同郑贵妃之间的纷争,从后宫之间的妃嫔之争上升到了国本之争。

神宗爱屋及乌,相对于皇长子,明显更偏爱郑贵妃所出的皇三子,并在郑贵妃的枕头风之下,萌生出了想要立皇三子为太子的念头。

但储君之事,并非只是皇室家事,还关乎国计民生。

依照礼法,立储应当以嫡以长为先,既然皇后并无所出,储君之位,应当属于皇长子。

因此朝中大臣对神宗想要立皇三子为太子的行为表示了激烈的反对。

双方拉锯二十余年,直到万历二十九年,同样宫女出身的李太后为神宗将皇长子为宫女之子作为不愿册封的理由大怒,神宗不得已将皇长子立为太子,国本之争才算是彻底落下了帷幕。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受国本之争的影响,这漫长的二十余年里,王氏母子过着极为困苦的生活。

郑贵妃对因为争国本之事对王氏百般刁难,而神宗则是一直在冷落她。

王氏除了朱常洛外只于万历十二年育有一女,但这位公主很小就夭折了。

皇长子被立为太子之后搬出了王氏所在的景阳宫后,没有神宗的允准,很难再见到自己的母亲。

艰苦的生活折磨了王氏的身体,使她很快容颜衰老,在她离世前的十余年间,神宗居然从未踏足过景阳宫。偌大的宫禁,许多时候只有王氏和零星的几个宫人。

王氏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孤独地过了十几年,直到她病重,太子才被神宗允许探望母亲一面。

此时的王氏重疾缠身,眼睛早已经失明。她看不到儿子的脸,只能摸到儿子的衣服。但王氏的脸上没什么遗憾,她摸着儿子的衣服,对儿子说:儿长大如此,我死何憾。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身后无名雨打萍

王氏死后,神宗对她的丧事极尽敷衍。作为皇太子的生母,王氏不仅代表她自己,还代表着皇太子。

因此内阁各位大学士曾多次向神宗进言,希望厚葬王氏。

对此要求,神宗不仅不肯,甚至还想让王氏依照前朝没有子嗣的贵妃礼制下葬。双方争论不休,王氏的尸身只能停灵在外,不得入土为安。

而作为王氏亲儿子皇长子对此也没有丝毫办法。

同母亲一样,皇长子同样不为神宗所喜爱。当年神宗迟迟不肯立太子,皇长子便没有合适的身份出阁读书,进学之事一直被耽搁着,神宗却对此置若罔闻。

父亲多年的冷落,郑贵妃的常年的嚣张跋扈,使皇长子朱常洛养成了谨小慎微的性格。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王氏去世后,曾有人持木棒闯入太子寝宫,见人就打。

这就是著名的明末三大案之一梃击案。

事后经过层层审讯,确认行凶者是郑贵妃指使无疑,但在神宗的庇护下,郑贵妃却只用向皇长子道歉就可以。

然而就是这样的道歉,皇长子都不敢接受,只是声称此事必定是奸人挑拨离间。可见其处境亦是艰难。

王氏的尸身停放了十个多月,直到腐败不堪,礼部官员上书,神宗才批准了王氏陵墓的修建。

陵墓直到万历四十七年,万历驾崩前的一年才建成,地处偏远,同神宗的定陵相距甚远。

神宗在王氏陪葬品的规制上也十分敷衍,最终随入王氏梓宫的只有王氏生前用过的一些银器,便匆匆完成了葬礼。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万历四十八年,神宗去世,王氏的儿子皇长子即位,为光宗。

刚即位,光宗便提出对王氏进行追封,并扩大墓葬的规模,举行以追忆母亲的仪礼。

但光宗仅在位一个月便离奇死亡,驾崩时,仪礼还尚未来得及举办。

好在光宗之后即位的熹宗在登基后也记得自己这位祖母生前身后经受的苦难。

郑贵妃的跋扈行为早已引起许多朝臣的不满,神宗驾崩后,郑贵妃失去依仗,言官纷纷上书对其进行弹劾,种种罪状,罄竹难书,其中就包括对王氏的迫害。

熹宗借此机会将光宗未举行完的追认仪礼进行了下去,追封王氏为孝靖皇太后,并把王氏的梓宫从偏远的东井迁入了定陵,同神宗和神宗的原配皇后孝端皇后合葬在一处,迁墓时,熹宗专门下诏添加了符合王氏身份规制的陪葬品。

惊艳后世的定陵凤冠,便是出自熹宗的手笔。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多年之后重见天光

凤冠的重见天日,始于郭沫若1955年带领团队对定陵的发掘。

当时定陵凤冠还未被发现,但其他墓室中丝织品、工艺品等的发现便足以使世人为之喟叹。

于是在1958年,由著名历史学家吴晗提议并主持进行新一轮的发掘工作。

定陵凤冠便是在这次发掘中出土的,细细拭去其上的灰尘,无人不为它的精巧华丽惊叹。

同时这次考古发掘也解决了一些历史争议问题。就是通过这次考古,历史学界才发现,原来当年神宗几十年不上朝有腿疾的原因。这都是这次考古的收获。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但这些收获远比不上此次考古所带来的破坏。

虽然科技是在不断进步和发展的,但并不意味着,我们就已经完全掌握了古人的智慧。

历史上还有许多谜团时至今日仍旧无法解开,其中就有古人对丧葬用品的保护保存工艺。

当时的考古团队并没有考虑到这一点便盲目进行了发掘,使得出土的许多拥有十分先进织造工艺的丝织品,因为当时保护技术的缺乏,在重见天日之后迅速碳化,化为了灰烬。

1958年,明定陵出土一顶精美凤冠和一把破银壶,揭开女主凄惨一生

这次明定陵的发掘,也成为考古史上的大事件。

吸取这次考古的教训,我国考古学界在不久之后达成了对于包括帝王陵在内的古代文物考古发掘的共识,那就是:只进行保护性发掘,不再进行主动发掘行为。

时至今日,明十三陵已经重新恢复了宁静。

但这顶凤冠,却同它的主人一样,无法再回到阴暗的陵墓中了。

它的主人生前经历坎坷,死后也颠沛流离,到最后,一副完整尸骨都不能留存于世间。

它倒是还安好,许多展览都出现过定陵凤冠的身影,它向世人展示着当时皇室的尊贵荣华,展示着当时工匠的精巧记忆,也同那柄银壶一道,展示着一个女人悲惨的一生。

Tags:郑贵妃   明朝   明神宗   我在宫里做厨师   明孝宗   不完美妈妈   明光宗   服装   张居正   考古   宁静   十三陵   朱常洵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