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传颂千古?(赵氏孤儿的故事记载最早见于)

网络整理 2022-05-09 最新信息

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里,忠义二字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位于陕西省韩城市城西十公里处的高门原堡安村东南的古寨内,有三座墓冢,埋葬着我国古代以忠义名世的三位义士,他们为捍卫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慷慨赴死的品格,千百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崇敬。他们的英名分别是:公孙杵臼、程婴、赵武。

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传颂千古?

这桩令天下震惊的历史悲剧,发生在春秋时期的晋国。当时,晋国的国君是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的孙子晋景公。景公的父亲成公是在一场宫廷政变中被扶上台的。被成公取代的灵公,是成公的侄儿,叫夷皋,其父襄公死的时候还幼小,大臣赵盾看不上他,想另立别人,其母哭哭啼啼地说:“我的丈夫曾把孩子托付给你,亲口对你说:‘这孩子成材我感激你,不成材我要埋怨你’。现在他死了,可言犹在耳,你却要抛弃他。这样行吗?”赵盾和诸大臣也怕惹祸,只好立夷皋为晋国国君,这就是灵公。灵公是个昏聩暴虐的家伙,快成年了,还任性胡闹。用加重赋税得来的财富,把宫墙加以彩绘;在高台上用弹弓弹射百姓,从人们的惊慌失措中找乐子;因吃熊掌嫌不太烂,便杀死管膳食的官员,还让女人扛其尸体随便扔掉。大臣赵盾、随会等多次劝谏,都当作耳旁风。劝得多了,灵公心里不痛快,就派一个叫鉏 的人刺杀赵盾,刺客接受任务以后进退两难:诛杀忠臣,于良心上过不去;违抗君命,于法理上难以交代。于是,一头撞在大树上自杀了。但是,事情并没有结束。灵公十四年(公元前601年)九月,晋灵公诛杀赵盾的心并没有死,便设了一计,明里宴请赵盾,暗中布置伏兵,等喝醉了乘机除掉他。而掌管这件事的人,恰恰是当年饿得半死、被赵盾救助过的人 眯明,因在桑下见赵盾,被称为“桑下饿人”。他事先知道以后,私下透信给赵盾,并说:国君宴请,不能不来,但只能喝三杯,请尽快离去。所以赵盾离开的时候,灵公的伏兵还没到齐。灵公急了,就唆使恶狗獒扑咬之。 眯明保护着赵盾,将恶狗打死。这时,伏兵也赶来了, 眯明又抵挡了一阵,让赵盾摆脱险境后,自己便逃走了。赵盾眼看大难临头,也准备逃亡国外,但还没有离开晋国,他的兄弟将军赵穿,在桃园把灵公刺杀了。这时,晋国的太史董狐不畏权势,拿起刻刀就在竹简上刻道:“赵盾弑其君。”赵盾感到冤枉,辩解说:“弑者赵穿,我无罪。”董狐义正辞严地说:“你是正卿,逃亡还没走出国境;国君被杀以后,你并没有诛乱臣贼子,弑君的不是你是谁?”这件事被孔子知道了,高度评价董狐,称为“良史”,因为他“书法不隐”;也高度评价赵盾,称为“良大夫”,因为他“为法受恶”。

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传颂千古?

事已至此,赵盾便支使赵穿迎立襄公的小弟弟黑臀回晋作国君,就是成公。成公凭借他老子晋文公雄霸诸侯的余威,伐陈救郑,大败楚师,很有一些作为,但只七年就死了。被赐为公族大夫的赵盾又拥立成公的儿子据作国君,这就是景公。这时,赵盾也死了,儿子赵朔继承爵位,为晋国大夫。景公当了晋国国君以后,深感赵氏家族势力的强大,但苦于无从下手。正好有个大夫叫屠岸贾,是当年灵公的宠臣,现在作了景公的司寇,是晋国的司法部长,就变着法儿为灵公翻案,首要的是把赵家置于死地。晋景公三年(公元前597年),屠岸贾向晋国的将军们公布赵盾的罪行,他说:“盾虽不知(指灵公被杀),犹为贼首。以臣弑君,子孙在朝,何以惩罪?请诛之!”尽管将军韩阙起而为赵家辩护,但屠岸贾受景公支持,有恃无恐,还是把赵家全族诛灭。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当然是景公的姑母,却也不能幸免。她怀着身孕,逃进宫中躲了起来。不久,生下了一个儿子。屠岸贾知道了,便到宫中搜索。大概是天意吧,当屠岸贾带着人进来时,藏在赵夫人裤腿里(古人席地而坐)的儿子,竟然没哭一声,侥幸躲过了这场劫难。这时,赵朔的门客公孙杵臼和赵朔的朋友程婴觉得,这样长期下去也不是个办法,于是一块商量,一定要尽友人的义务,保护好赵家遗孤。公孙杵臼问道:“把孤儿抚养成人和现在就去死,哪桩难度大?”程婴答道:“死容易,把孤儿抚养成人难。”公孙杵臼说:“赵家对你不薄,那么你就去做立孤这桩困难的事,我去做容易的事——请让我先死吧。”二人密谋,买了一个平民的婴儿,用绣花的小被包起来,冒充是赵氏遗孤,藏到山里。当安排好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留下以后,程婴主动去报案。他欺骗搜捕赵氏遗孤的将军说:“我是赵朔的朋友,但我没有能力抚养赵家的遗孤。如果你们谁能赏我千金,我就告诉你们有关的秘密。”将军们听了很高兴,答应了程婴的要求,并立即派兵前去抓捕。公孙杵臼和婴儿很快落到屠岸贾的手中。这时,公孙杵臼看到程婴后,佯装愤怒,大骂程婴说:“小人啊,程婴!当初我们没有和赵家的人一同去死,因为我们共同筹划,要担负起抚养赵氏遗孤的责任。没想到你今天会出卖朋友。你不愿抚养遗孤也罢,怎么能忍心干这种缺德的事呢!”接着抱起那个假遗孤悲愤地哭道:“天哪!小小的婴儿有什么罪过?请你们把他留下来,只把我处死就是了。”屠岸贾不允许,遂即把公孙杵臼和那个婴儿都杀了。从此以后,屠岸贾自以为得计,参与屠杀赵家的将军们也很高兴,他们认定赵氏一门全灭绝了,再也没人来报仇了。然而,程婴却怀抱着真正赵氏的遗孤,藏匿在大山之中,整整等了十五年。景公十七年( 公元前583年)的一天,晋景公突然病了,巫祝为之卜筮,认为是被枉杀的冤魂在捣乱。景公又问韩厥,老将军当然知道内情,就说:“你作了国君以后,只有赵家被杀绝了。赵氏家族,历经殷、周,名望都很高。先祖赵衰跟着你的爷爷流浪在国外十九年,直到成公,都立有功劳。没想到你偏偏把这样一个家族给杀绝种了,全国老百姓都十分同情。所以巫祝卜筮时,上天的旨意就在龟板上显现出来了。至于怎么办好,你自己拿主意吧。”

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传颂千古?

景公问道:“赵家还有子孙后代吗?”韩厥实话实说。景公大概是良心发现,更重要的是为了治好自己的病,就同韩厥谋划,把取名为赵武的赵氏遗孤接进宫中,趁诸位将军探视景公病情的时候,让韩厥带兵胁迫他们同赵武相见。诸将不得已,就说:“当年的事,是屠岸贾所为,他又假传国君的命令,谁敢不听!现在众大臣都请求恢复赵氏后代的爵位,国君又下了命令,其实也是我们大家的心愿。”这时,景公便招呼赵武、韩厥拜谢诸位将军,这些被争取过来的人又合成一伙,把屠岸贾一族诛灭了。赵武也恢复了昔日爵位田产。

晋厉公三年(公元前578年),赵武二十岁,举行了成人仪式。这时,程婴拜别了朝中的诸位大夫,并对赵武说:“当年赵家遭受劫难,都死了。我并不是不能同他们一起死,主要是想把赵家的后代培养成人,现在你已经自立,长大成人,爵位也同从前一样,我再没啥可牵挂的。我将追随你的父亲赵朔和老朋友公孙杵臼于地下了。”赵武听了以后,顿时叩头在地,大哭不止 ,恳请程婴不要寻短见。赵武劝道:“我即使再苦再累也要报答你,为你养老送终,你怎么能忍心抛开我去死呢?”程婴执拗地说:“不行。当初,他们都认为我能办成事,所以先我而死;现在事情已经办成了,如果我不去报告,他们还以为我没了却他们的心愿呢。”接着便自杀了!赵武像对待自己的父母一样,服孝三年。并设置了程婴的神主牌位,春秋两次祭祀,要世世代代延续下去。

汉代伟大的史学家司马迁把这三位义士的事迹写进了《史记》。从此,这个震撼人心的历史故事留传千古,三位义士的高尚精神哺育万世。

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传颂千古?

唐宋以后,春秋三义广泛地流传在民间。特别是元代大戏剧家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大报仇》,就是根据这一历史事件作了高度的艺术概括创作出来的戏剧杰作。剧中以起伏迭荡的曲折情节,叙述说,屠岸贾对重臣赵盾十分嫉妒,常存暗害之心。终在晋灵公前进谗言得逞,赵盾满门三百余口被杀,只有驸马赵朔之妻幸免,生下遗腹子赵武。屠岸贾欲斩草除根。赵家门客程婴舍下了儿子,好友公孙杵臼牺牲了性命,赵氏孤儿才得以保全。二十年后,赵武长大成人,在新国君的支持下,捕杀屠岸贾,为赵家报了血海深仇。尽管剧情和历史事实有些出入。但是,作为艺术作品,《赵氏孤儿》在更广阔的社会空间,集中地、艺术地再现了当年那场惊心动魄的搏斗。这里仅摘录公孙杵臼几段唱词:

当公孙杵臼决心以死存孤时,他唱道:“向这傀儡棚(指人世间)鼓笛搬弄。只当做场短梦。猛回头老尽英雄。有恩不报怎相逢,见义不为非为勇……言而无信言何用……也不索(要求赵氏孤儿)把咱来厮陪奉,大丈夫何愁一命终,况兼我白发蓬松。”

当公孙杵臼看到屠岸贾拔剑杀死生下仅仅十天的婴儿时,怒不可遏,唱道:“呀!见孩儿卧血泊。那一个哭哭号号,这一个怨怨焦焦,连我也战战摇摇。直恁般做作,只除是没天道。呀!想孩儿离褥草,到今日恰十朝,刀下处怎耽饶,空生长枉劬劳,还说甚要防老。”

当公孙杵臼看到杀婴的现场,程婴心如刀绞(剧本中把顶替赵氏孤儿的假婴写成了程婴的亲生子)时,悲愤地唱道:“呀!兀的不是家富小儿骄。(程婴掩泪科)见程婴心似热油浇,泪珠儿不敢对人抛,背地里揾了。没来由割舍的亲生骨肉吃三刀。”

当公孙杵臼就义前,他把对屠岸贾的满腔仇恨通过唱腔倾泻出来,唱道:“我七旬死后偏何老,这孩儿一岁死后偏何小。俺两个一处身亡,落的个万代名标。我嘱咐你个后死的程婴,休别了横死的赵朔。畅道是光阴过去的疾,冤仇报复的早。将那厮万剐千刀,切莫要轻轻地素放了。”

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传颂千古?

纪君祥创作的《赵氏孤儿》问世以后,历经明清两朝,以至于今,在戏剧舞台上久演不衰。目前,先后有20多个剧种在全国上演。

《赵氏孤儿》的巨大文学价值,一直受到中外学者的高度评价。王国维说:《赵氏孤儿》“列之于世界大悲剧中,亦无愧色也。”事实上,这部伟大的著作对西方的戏剧艺术的确产生过重要影响。

在十八世纪以后,随着中西文化的交流,《赵氏孤儿》的巨大声誉也远播海外。1731年,法国耶稣教会传教士约瑟夫·普雷马雷(汉名马若瑟)把《赵氏孤儿》翻译成法文,由教友迪布若西带回巴黎,后被收入由迪·哈尔德编著、于1735年出版的《中华帝国通志》第三册内,随即被转译成德、俄、英三种文字,并被改编 成歌剧,在欧洲各国公演,引起极大轰动。德国大诗人歌德根据《赵氏孤儿》剧情写了一个剧本,叫《埃尔佩诺》;英国伟大戏剧家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表现出来的复仇主题,也同样没有脱离《赵氏孤儿》的窠臼。法国启蒙思想家、作家伏尔泰,在读了法文节译本后,深为剧人中物的道德风尚、处世准则所感动,便根据其对中国的理解,写了一部五幕诗剧,名为《中国孤儿》。其剧情主要是写宋末元初,赵宋遗孤被南宋遗民盛悌、奚大美夫妇收养,几经曲折,终被成吉思汗捕获,但这位“天骄”不但没有定他们的死罪,还盛赞盛悌夫妇的高尚品德。这里边没有报仇雪恨的结局,这很符合这位哲学家所宣扬的道德战胜野蛮的理念。这个剧本于1785年8月在巴黎国家剧院上演,影响巨大。英国人阿瑟·默非便据此改编成剧本,于1759年4月21日在伦敦德鲁里·莱恩皇家剧院上演,同样引起强烈反响,随后不久还应邀到美国演出。这部诗剧在1939年由中国人张若谷译成中文,易名为《成吉思汗》,在上海《中美日报》上连载。1940年,重庆商务印书馆出版单行本,又恢复了《中国孤儿》之名。

赵氏孤儿的传奇故事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传颂千古?


当《赵氏孤儿》被翻译成法文、英文以后,曾先后在巴黎、伦敦上演。译者在献辞中说:“这里有些合情合理的东西,就是欧洲最有名的戏剧,也是赶不上的。”德国的诗人、剧作家歌德也高度评价说:《赵氏孤儿》这部作品深含着“结了晶的人性”。

春秋“三义”,以实际行动为我们民族留下了丰厚的遗产。2500年来,人们一直十分珍惜。在陕西省韩城市,还有许多遗迹,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在城西,有程庄,住着程姓族人,自认为程婴的后裔。位于梁山之下的少梁村,也有赵姓,据称乃春秋赵武的后代。位于城北的魏山有救郎坪,传说这里就是藏匿赵武十五年的地方。从明朝中叶以后的近500年间,在全市共建有四处救郎庙。

韩城人民很早就为三位义士修建了庙宇和墓冢。明神宗万历三十一年(公元1603年),庙宇和墓冢已经坍塌,地方官吏张恩润、陈大训予以重修,并彩塑了三人的神像。镌刻于万历三十六年(公元1608年)的《绘塑神记》碑有明确记载:“原有庙宇由寝殿、献殿、偏殿组成。祀赵文子(即赵武)为韩奕应侯,婴、臼配焉。”

三座墓前都立有碑和碑楼,为清代陕西巡抚兼左都察御史毕沅书写,墓前的碑文是毕沅分别用隶书书写的“晋卿赵文子墓”、“晋公孙义士杵臼墓”和“晋程义士婴墓”几个大字。立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孟秋。如今,古寨内的殿宇已荡然无存,三座墓冢、三通墓碑和碑楼尚在,墓冢是圆形,均用青砖砌成。在赵武墓前的碑阴刻写着如下文字:“晋卿赵文子、程义士婴、公孙义士杵臼,围墙内外、地亩丈尺、墓户姓名碑记:内封地一亩二分四厘,墓南四丈四尺,墓北二丈九尺四寸,墓东一十一丈五尺六寸,墓西一丈九尺四寸,留为护冢瞻拜之地,不准耕种。旧有墓户僧人一,名方静,因封地外余地一亩,分给墓户耕种,并不再给工食。”

这些由清代的韩城知县占兆鬣,于乾隆四十一年(公元1776年)通过所立的石碑规定的条款,早就没人遵守了,墓园已经被多家农户分占,满目花椒、荆棘,墓冢、碑石全被淹没其中。偶尔有人前来凭吊,面对眼前一片荒寂的景象,遥望滔滔远去的黄河,不禁发出唏嘘之声。其中一位激情满怀的佚名诗人作诗道:

“春秋无义多枭雄,晋国有人非孤忠。

三墓千秋扬壮烈,大河九曲终向东。”

Tags:赵盾   公孙杵臼   屠岸贾   程婴   赵朔   晋文公   晋景公   晋灵公   韩城   交个朋友吧   陕西   我在宫里做厨师   赵武   孔子   不完美妈妈   老子   春秋时期   士会   郭旭的测试话题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