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项燕与项庄是什么关系)

网络整理 2022-05-19 最新信息

前情提要:之前我曾撰文讨论过项氏家族的来历,并就其与楚国王室的渊源做过一定的推断,得出项氏家族并非出自楚国宗室的基本观点。而就我个人目前所能接触到的文献史料而言,项氏家族在入楚之后也一直过得不甚如意,即便是后来作为楚国项氏的主要奠基人的项燕,虽然在“护国之战”中获得了显赫的声名。但这名声却也不是洁白无瑕的。因为在项燕身上始终萦绕着一个难以解释的历史悬案——项燕拥立昌平君为荆王,抗秦军于淮南。

可以毫不夸张的说,项燕“立昌平君”一事不仅在客观上反映了项氏与楚国王室之间的关系,甚至还间接的影响着在“亡秦之战”兴起之后,后楚怀王与项氏家族之间的关系。所以,在我看来,探究项燕是否真有拥立昌平君为楚王之事并不仅仅只是对历史真相的追溯,更是我们深入研究后楚怀王时代楚国政权架构和君臣关系的重要前提。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

一:《史记》中关于“项燕立昌平君”的记载及其矛盾之处

关于“项燕立昌平君”一事的记载最早见于司马迁所著的《史记》:

二十三年,秦王复召王翦,强起之,使将击荆。取陈以南至平舆,虏荆王。秦王游至郢陈。荆将项燕立昌平君为荆王,反秦于淮南。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攻荆,破荆军,昌平君死。项燕遂自杀。——《史记·秦始皇本纪》

但即便是看起来如此简单明了的一件事,在出自于同一人之手的《史记》中却存在着数条彼此抵牾的记录,诸如: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

1、二十三年,王翦、蒙武击破楚军,杀其将项燕。 二十四年,王翦、蒙武破楚,虏其王负刍。秦灭楚。 ——《史记·六国年表》

2、王负刍元年,燕太子丹使荆轲刺秦王。二年,秦使将军伐楚,大破楚军,亡十馀城。三年,秦灭魏。四年,秦将王翦破我军於蕲,而杀将军项燕。五年,秦将王翦、蒙武遂破楚国,虏楚王负刍,灭楚名为郡云。 ——《史记·楚世家》

3、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馀,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 ——《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

据此,如果我们将以上记载进行对比的话,就不难发现以下两个问题。第二,关于“拥立昌平君”的时间和项燕的死亡时间的矛盾。

第一,为什么“项燕拥立昌平君”一事只在《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所记载,而在其他几条都没有类似的记录。甚至在最重要的以记录楚国世代君王承继关系的为主的《史记.楚世家》中都不曾出现。因为,倘若昌平君果真曾经做过楚王的话,《楚世家》中就应该会这样的记录。那么如今的“付之缺然”是不是也就意味着“项燕拥立”之事其实并不存在呢?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

毕竟,对于这种互相龃龉的记录,作为著述者的司马迁又怎会没有察觉?那么,他在明知彼此抵牾却依旧“秉笔直书”而不做解释的原因也就只剩下一个了。那就是,限于时代和手头史料的问题,在他著作《史记》的时候,除了能确定楚国是在公元前224年灭亡的,期间在“亡楚之战”中具体发生过什么已经不甚了然。

而再联系司马迁“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的创作习惯,也许当他在访求当地故老,收集散佚史料的时候,意外听说了“项燕拥立昌平君”的事情,但这则旧闻又与已经掌握的史料存在着矛盾,而自己又难以对此作出确切的甄别和判断,于是秉持史家“有闻无遗”的原则将其记录下来,以供后人自行品鉴。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

第二,关于“项燕拥立昌平君”的时间问题。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项燕“拥立昌平君”是在秦将王翦俘虏楚王负刍之后。这种在国破家亡,君王为俘的情况下,继续拥立王室后裔抵抗侵略的举动,很大程度上既是忠贞的表现,同时也是爱国者的必然。但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并没有确凿的证据来证明项燕的拥立之举确实是在楚王负刍被俘之后,因为除却《史记.秦始皇本纪》这一条孤证之外,其他几条证据都表明项燕是死于楚王负刍之前的,试问,一个早已战死沙场的人又怎能援立新君坚持抗秦呢?所以,面对司马迁留给我们的这相互矛盾,彼此嵯峨的记录,我们有理由秉持“孤证不立”的原则,对“项燕拥立昌平君”一事进行质疑。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

二:对“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一事的辨析

要探究项燕是否真有“拥立”之事,就得先梳理清楚项燕和昌平君之间的线索,而根据《史记》的记载,我们大致可以知道:

秦王二十一年(公元前226年),因为新郑反叛(原为韩国故地,为秦所灭后设郡),出于弹压当地百姓和旧楚遗民的需要,秦王嬴政将楚公子昌平君徙于郢地。

秦王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秦王大起军马,命李信和蒙恬二人率领二十万秦军,分别进攻楚国的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和寝(今安徽临泉县),试图一举覆灭楚国。而就在连战告捷的秦军准备直捣黄龙的时候。秦军主帅李信却突然回师进攻位于西北部的郢陈(昌平君被贬之地)。在攻破郢陈之后才有一次引兵向西与蒙恬在城父汇合。但由于长期奔袭而未得休息的缘故,汇合之后的秦军最终还是被尾随蒙恬而来的楚军和郢陈的残军击败,狼狈溃逃的秦军主将李信不得不星野驰归禀告秦王嬴政。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

秦王二十二年,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於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根据以上材料,我们大致可以复秦军的第一次伐楚之战。即,在李信和蒙恬深入楚国境内的时候,楚国本部虽然组织了强有力的抗争,但却并没能对秦军形成有效的狙击。当此之际,本为楚考烈王之子而此时正被贬居郢陈一带的昌平君,一方面不忍坐视母国沦亡,另一方面又受到座下死士的鼓动和故楚遗民以及亡韩旧臣的支持,于是据地而反。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

而此时正驰骋于楚国大地的李信与蒙恬大军,为了腹背受敌的尴尬境地,于是不得不制定先回师平叛尔后继续南征的计策。但所谓人算不如天算,早已身陷囹圄的秦军虽然顺利击溃了郢陈叛军,却未能将其完全剿灭,溃逃至淮南一带的昌平君于是主动和此时正一路尾随蒙恬的项燕接洽,且在协商之后制定合击秦军的战略。并最终成功击败秦军。至此,而合为一处的楚军亦随之爆发出巨大的战斗力,不仅成功夺回郢陈故地,甚且还趁势深入至韩国境内,对秦国构成极大的威胁。当此之际,眼见情况危急的秦王嬴政,不得不再度启用老将王翦,倾尽全国之力来打“亡楚之战”。

所谓“蛇无头不行”,出于反秦运动的需要,做为郢陈之乱主要领导者的昌平君自然需要一个冠冕堂皇的名号,而鉴于他本是楚考烈王在秦国做人质时留下的王子的身份。郢陈之乱的策划者拥戴其为楚王,借此来招揽人心,号召天下,自然也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更何况,此时的楚国国君负刍本身又是通过篡弑继位的,并不能得到楚国上下的一致认同。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

如此一来,我们也就能够解释为什么《史记.秦始皇本纪》中的记载与其他诸条不一致的原因了。首先,相对于郢陈之乱的策划者而言,项燕的名头显然更为楚国百姓所熟知,所以在项燕和昌平君合并一处时,项燕也就自然而然的被认为是昌平君的拥立者,进而传到楚国之后,自然也就有了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以抗秦的谣言;其次,因为反攻顺利,秦楚两国的战线被拓展至韩国境内,由此而给楚军的粮草补给线带来极大的压力,而这也就是为什么老谋深算的王翦始终坚守不出的原因所在。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馀,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因南征百越之君。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

综上,我们几乎可以做出以下判定,1、司马迁关于“立昌平君为楚王”的记载,在实际历史上应该是切实发生过的,只不过拥戴者并不是项燕,而是另有其人。2、限于地理位置的关系,代替李信出征楚国的王翦首当其冲索要面对的就是此时正盘踞在淮南一带的昌平君和项燕势力。因为,只有先剿灭这股势力才能使秦军避免重蹈李信的覆辙。如此一来,《史记.秦始皇本纪》所记载的内容也就可以与其他几条信息相互印证,彼此吻合了。

所谓“偏听则信,兼听则明”。因为信息闭塞和口耳相传的讹误,项燕联合昌平君的消息在传往楚国的过程中也就被扭曲为项燕拥立昌平君为楚王的“事实”。如此一来,原本就因得位不正而心怀惴惴的楚王负刍势必会对项燕心存芥蒂,进而对项氏家族进行报复,而这或许也就是为什么项氏家族会选择在项燕还在前线拼搏的时候,就不动声色的将家族中的男丁尽数转移的原因。

闲谈乱侃之——项羽的祖父项燕,真有立昌平君为楚王吗?

再加上项燕已死,拥立之事是否确实已然死无对证。而楚国的灭亡距离天下诸侯奋起亡秦又不过短短十四年而已。当年经历过此事的故楚遗臣也大都还活着,如此一来,限于先入为主的成见和拥戴后楚怀王之后,项梁的专擅和霸道,以后楚怀王为首的故楚贵族集团自然会对项氏产生诸多不满,恨不能置之死地而后快。

Tags:项燕   昌平君   项羽   史记   平舆县   蒙恬   王翦   司马迁   秦始皇   楚怀王   太子丹   韩国   我在宫里做厨师   淮南   河南   安徽   白起   新郑   李信   临泉县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