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先正史评:隋炀帝下江南,康熙乾隆也下江南,为何结局不同(正德皇帝下江南)

网络整理 2022-05-10 最新信息

隋炀帝三次下江南,遗臭万年;正德一次下江南,留下了一地香艳;为何到了清朝,康熙以及乾隆都是六下江南,却被传为美谈?

在先正看来,之所以四位帝王评价不一,原因无他,不过成王败寇而已。毕竟,历史是由胜利者书写的。

历史确实是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性别和大致的体态不会变,但是经过一番描眉打鬓,擦胭脂抹粉儿,早已面目全非。

同理,四位帝王下江南的记载,是可以相信的。但是为何要下江南这种主观因素,以及沿途经历详情如何,还不是文人笔杆子一挥的事。

先正史评:隋炀帝下江南,康熙乾隆也下江南,为何结局不同


隋炀帝下江南

隋炀帝下江南之事,后世评价一直是负面的,其关键词不外乎是“骄奢淫逸”、“祸国殃民”等等,甚至有人据此编造出了“隋炀帝为赏琼花下扬州”这种完全经不起推敲的天大谎言。

晚唐大文学家皮日休想为隋炀帝说几句公道话,作了《汴河怀古》二首。哪怕他先肯定了隋唐大运河,“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最后论功之时,也得小心翼翼地提上一句“若无水殿龙舟事”。

当然,在此先正无意为隋炀帝平反抱屈。笔者疑惑的是,隋炀帝为何要三下江南?宣扬国力还是游玩赏乐,或是两者兼而有之?或者说,前往江南避祸是不是更能服众一些?毕竟杨广身为皇子之时,官拜行军元帅,曾渡江灭陈,江南才是他的大本营。相比于门阀林立的长安,江南能带给他更多的安全感。

先正史评:隋炀帝下江南,康熙乾隆也下江南,为何结局不同


正德帝下江南

明武宗朱厚照,世人大多以其年号“正德”呼之。因为臭名昭著的“八虎”、“豹房”等词语随身,后世评价比较一般。更有好事者借由正德亲征西北时长驻宣府一事,创作出了一折大戏——游龙戏凤。

正德十四年,宁王朱宸濠起兵作乱,正德再次御驾亲征,名为南巡,也就是正德下江南。

然而在文官的眼里,枯坐深宫,我说什么你信什么就好,所谓“垂拱而治”。显然,热衷出宫的朱厚照属于离经叛道。于是负责记录历史的文人大笔一挥,正德下江南,也就成了寻欢作乐之举,所谓“南巡作乐”。

只是,我们评价正德功过得失,不可只看前人定论。因为一个刘瑾就说正德识人不明,为何不提“义监”张永?为何不提外臣刘健、谢迁和李东阳?为何“出将入相,文德武功”的杨一清?

应州大捷亲败小王子,仅凭此一役,朱厚照的庙号“武宗”当之无愧。

先正史评:隋炀帝下江南,康熙乾隆也下江南,为何结局不同


康熙、乾隆六下江南

隋朝昙花一现,明朝已属前朝,终于到了清朝皇帝下江南了。

在此笔者先说一件很有意思的事。唐有魏征,宋有寇准,明有海瑞,然而任你抓破头皮,有清一朝,绝对想不出来任何一个铁骨诤臣。后世美其名曰加强中央集权,在我看来,不过是文字狱彻底打断了清朝文官的骨头。

远了不论,单说康熙的庙号——清圣祖,就能看出这些文人的拍马屁功夫如何。开国称祖,守成为宗,清朝却有三人称“祖”。至于“圣祖”,更让先正大开眼界,第一次见到了活人用的。在此之前,“圣祖”这个庙号,只可用来追封先祖,比如唐圣祖李耳,又比如宋圣祖赵公明。

因此,康熙、乾隆先后六下江南,理由自然需要高尚一些。史官绞尽脑汁,终于找出了好借口——治理河堤,探访民间疾苦

黄河水患历朝历代都有,治理河堤工程也一直在进行。假如治理河堤需要皇帝亲临,想来康熙以前千年,治理水患都是不合格的,乾隆以后百年也是如此。至于民间疾苦也是一样道理,没有康熙乾隆,百姓都活不下去了……

先正史评:隋炀帝下江南,康熙乾隆也下江南,为何结局不同


其实,上述四位帝王游历江南之事,在我看来,没有什么分别。

要论动机,既是为了旅游散心,同时也是为了笼络南方人心,巩固自己统治。要说花费,哪个皇帝没有打造龙舟,沿途官员又有哪个敢不尽心接待?要说铺张浪费,乾隆比起隋炀帝,可谓有过之而无不及。硬要找出一些区别,无非侧重比例不同罢了。

至于趁机寻访几个江南美女,似乎康熙、乾隆祖孙二人做的更加过分,起码在后世的影视作品里面是这样的。比如《康熙微服私访记》,又比如《戏说乾隆》。

之所以隋炀帝遗臭万年,正德也被传为荒淫无道,康熙乾隆却是风流韵事甚至成了功绩,无非是看谁掌握话语权而已。


·文中图片源自网络,如若侵权还请联系作者删除。

·关注蔚州先正,每天为您带来原创史评、书评以及时评。

Tags:隋炀帝   康熙   乾隆   康熙微服私访记   明武宗   我在宫里做厨师   明朝   戏说乾隆   老子   美女   皮日休   花样游广州   隋朝   刘瑾   琼花   黄河   隋唐大运河   张家口   海瑞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