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张骞传》连载10:张骞培育黑米(近代张骞简介)

网络整理 2022-04-26 最新信息

《张骞传》连载10:张骞培育黑米

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福祸。由天台山回到家不久,王儒卿因旅途劳顿染病不起,时而胸胀,时而头昏,右侧胁下阵痛,午后定时潮热。加之咳嗽吐痰,食欲日渐减退。王氏十分焦急,请来邻近的一位大夫诊断,只说他身体虚弱,中气不足,外感了点风寒,随便抓了两剂汤药。但药不对症,喝下去也是枉然。


正当舅妈束手无策之际,张骞跑回白崖村将舅父的病情向爹爹陈述一遍。张汉灵夫妇一商量,专程去三十里开外的扁鹊城,请来一位名噪四方的神医。这位大名鼎鼎的大夫先摸两腕脉象,接着察颜问病,又听张骞和他舅妈的述说,然后说道:“王君病在脏腑,并非外感风寒。皆因昔日教读,过度疲劳引起内伤,大损元气,病出肺阴。至于天台山春游,冷热无常,饮食不周,此乃发病之外因也。故宜从培土生金,以水养金治之。”儒卿夫妇都觉得诊断在理,等候神医处方开药。


根据脉象沉数、细弱和胁痛、出汗诸症状,神医按照“五行生克”关系和辨证论治原则,经过一番思索,开出十二味药。汉灵立即吩咐张骞,让他同表兄子光速去城内药铺抓药。


午后时分两弟兄回来了,可是偏偏差一味鳖甲,找遍全城都没有。张骞心想,少一味药,势必影响治病效果。他在汉江里看见过这东西,只要能找到一只鳖,那背上的硬壳不就是鳖甲吗?于是他拉上子光便下河去了。


两弟兄在河滩上搬石头寻鳖,整整折腾了一后晌,连鳖的影子也没找见。精灵的张骞把衣服脱光,溜到深水滩里用脚踩,扎个猛子伸手摸,结果仍然令他失望。眼看红日落山,河风吹到身上不禁打起冷战。表兄子光早就上岸等他回家。张骞还是弯着腰,伸出两把铁铲般的手,在沙石里使劲地掏呀挖呀,指头磨破了皮,指甲缝里向外渗血,染红了水......为治好舅父的病,不找到一只鳖绝不罢休!终于,老天睁眼,汉江开恩,张骞从足有三尺深的沙层里掏出一只幼鳖,连泥沙也顾不得洗去,拿衣服裹住小宝贝,飞也似的向家门跑去。


药配齐了,儒卿一连服了几次。初觉精神稍振,但三五天后依然如故。又过数日,儒卿突然咳出一口鲜血。自知病情已经恶化,他便唤来全家老小说道:“吾设教多年,所教弟子甚多,唯子光学业平平。今值盛世年景,依吾之见,不若潜心农耕或行贾作商,尚能家景丰足。这一室圣贤书简吾另有所托。骞甥孝悌,聪慧异常且胸有大志,可尽予其攻读享用。日后成大器,汝等也有个倚靠.......


儒卿的嗓子有些沙哑,说话有气无力,在旁的老小甚是悲切。张骞的眼泪最多,总想分担舅父的病痛,让他早日康复。不然,那些学童又到何处去求学呢?


厄运未能避免,希望终成泡影。不几日大限到底降临到王儒卿头上。一时亲友及弟子哭成一团,帮助料理丧事。


汉灵夫妇安葬兄长忙乱了数日,丧事结束又帮助寡嫂安排家里的余事,一切料理停当,才把张骞、张俭领回家,众学童从此失学.


遵照舅父生前的遗嘱,张骞把大部分圣贤书简搬回家中。不过,庄户人家不像官宦人家那样悠闲,夏秋两个忙季总得下田劳动。这样,张骞只能忙里偷闲,秉烛夜读。除此而外,还得早早起身,再练几套剑术。与他朝夕相处的张俭,对哥哥的坚强意志和惊人毅力佩服至极,自叹弗如。他心里清楚,不管读什么书简,哥哥只需要两三遍即可滚瓜烂熟,铭记在心,而自已却是前学后忘,脑筋反应迟钝。因此,自认无力学习的张俭,也就在农活和家务劳动方面当仁不让,使骞哥有更多时间在学业上努力上进。


秋收季节到了,张骞、张俭同到田里收割庄稼。一阵秋风吹过,眼前金浪翻滚,缕缕稻香扑鼻。望着自己劳动的丰收景象,感到分外自豪、惬意。弟兄两个跳下田坎,弯腰并肩割稻子。父亲和换工帮忙的在身后侍弄拌桶,“砰嘭砰嘭”地七上八下,只见雨点般的稻子有节奏地落进稻桶中。张骞手中的银镰嚓嚓作响,刀下生风,弟弟也不示弱,转眼工夫就把块稻田割完了。


坐在田坎上歇气时,张骞顺手从另一块田里摘了一穗最长的稻子,想数一数到底有多少颗粒。


“黑稻子!黑稻子!”张骞突然惊叫起来。弟弟连忙伸过头看,不错就是一穗黑稻子。稻壳麻黑,剥开的米全身黑透。和普通白米相比,黑米微细略长,茬口稍硬,但有特殊的香味儿。张骞觉得奇怪,仔细在周围寻找,再也找不出第二穗了。他把这穗黑稻子拿到父亲面前,父亲也觉稀奇。当地从来没有这种稻子,难道是天上掉下来的?”


《张骞传》连载10:张骞培育黑米


天上掉下来的?父亲随便说的这句话,竟引起张骞的苦苦思索。读书期间,听舅父讲过南方出产黑稻,头一茬最早,大半六月间成熟。据此推测,张骞认为可能是雀鸟在南方啄食此稻时在颈羽中粘带几粒,飞过此处偶然抖落田角自然生长而成。父亲觉得这个推测很有道理,就让他单独收藏起来,第二年春天专门培育秧苗移栽水田。过了一年,邻人得知消息,纷纷登门讨要。张骞一一相赠,并告诉大家栽植黑稻的方法。黑稻三五年就普及到县内各地,名声越来越大。


从此,每年秋后黑稻子登场,家户便煮稀饭尝鲜。米汤色黑如墨,喝到口里有一股淡淡的药味,特别爽心合胃。时间一长,人们也有了吃黑米的经验。煮稀饭时投入天麻、银耳、百合等,胜似琼浆玉液,作为待客佳品。头昏、目眩、贫血者常食,症状明显减退。尤其适合腰酸膝软、四肢乏力的老人食疗。故黑米又有“药米”之称。


张骞培育黑稻的名气越来越大。每当清明过后不久,亲戚、朋友都把他请去热情招待,到田间指导培育秧苗。就连一向不理农事的表兄子光也把张骞当作培育黑稻的小农学家看待,常常跟上他走东窜西,自愿充当他的助手。


平日里,张骞在人们眼中只不过是个毛小子,自从偶然发现、繁育出黑稻之后,竟成了响当当的人物。这件事很快传到县太爷的耳朵里,这个县太爷竟特意带上衙役亲临张家宅院,当面褒奖张骞的功劳。张骞摸不清来意,只好以礼接待。


称张骞为“小农学家”并不过分。自从舅父过世辍学在家,除了随父亲任劳任怨地务农,学会了春种、夏锄、秋收、冬藏的各样农活,还在汉江荒滩上开垦改造出一片沙土园子,栽植了半亩桑苗。利用农闲进行管护,每年春末夏初,桑叶繁茂碧绿。这是按母亲的吩咐,学习植桑养蚕。头一年没有经验,老蚕上蔟时突然得病死去大半,白费了数月工夫。


第二年新春过完,母亲领上他找到舅妈,由舅妈介绍,向县城南关一位“蚕把式”拜师学艺。张骞十分认真,很快掌握了养蚕要领——从桑树上摘下的叶子,一定要用井水淘洗一下,或放在太阳下晒晒。蚕宝宝娇气得很,干净卫生是关键,千万不可大意。这一年终于收获了百十斤蚕茧。他和母亲去城西一家缫丝坊取丝后,由母亲放在织布机上织成了一匹淡青色的绸子,为全家老少各缝制了一件绸袍子。父亲张汉灵和兄弟张俭头一次穿上绸袍子,感到身价陡然提高,夏日穿上特别凉快爽心。父亲夸儿子有大智慧,在白崖村首家养蚕,也赞妻子心灵手巧,会纺麻又会织绸。


和培育黑稻一样,张家的养蚕织绸也牵动了左邻右舍的目光,纷纷上门向王氏学习织绸。没有织机的人家就把蚕丝卖掉,为家里增添副业收入。因有利可图,常有小商小贩上门收购,然后上郡下县出售,或长途贩运,更能赚大钱、盈大利。张骞表哥子光,读书长进慢,对长途贩卖丝绸悟性却很高,不几年竟变成了远近有名的“生意精”。

下期预告:《张骞传》连载11:快嘴婶婶提亲(上)

来源:《张骞传》

Tags:张骞   张俭   天台山   汉江   浙里春暖花开   银耳   服装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