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假历史?司马光为什么要骗我们?(赵匡胤杯酒释兵权的故事)

网络整理 2022-04-05 最新信息

北宋初年,皇宫大内,一桌儿酒宴进行得正热闹。

居中而坐的一个大黑胖子,不停给人倒酒,阵阵醇香扑面而来。

正喝得不亦乐乎,突然,大黑胖子说:“唉,想当年,朕当皇帝全靠你们几个推举,如果日后你们手下小弟推举你们,你们会怎么办?”

众人闻听此言,个个吓得心胆俱裂,跪倒在地,大气也不敢出一声。

来喝一杯酒,没想到套路这么深!

第二天,这些参加酒宴的人,身体全都出状况了,不是头疼就是腿瘸,集体请求病退。

大黑胖子高兴坏了,一律批准,大把赏赐医疗费,这就是著名的杯酒释兵权。

而那位大黑胖子,就是被誉为仁慈之主的宋太祖赵匡胤

这个故事流传得有鼻子有眼,似乎不容置疑、确然存在,可惜,这是段伪历史。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假历史?司马光为什么要骗我们?

宋太祖赵匡胤像

皇帝和节度使那点事儿

到底怎么回事?这就得先说说当时的历史背景了。

节度使权力过大,把皇帝伺候得欲仙欲死,这在赵匡胤之前就由来已久。

当时的唐玄宗,为了加强对边疆的控制,设置节度使,让他们掌握边郡的军、政、财三大权。

于是乎,那位史上最著名的大胖子安禄山,一跃成为掌握雄兵三十万、尾大不掉的实力派,从此开启地方挑战中央的先河。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假历史?司马光为什么要骗我们?

影视剧中的安禄山形象

安史之乱平定后,许多没有彻底归顺唐朝的叛军将领,都摇身一变成了节度使,心安理得地割据一方,史称藩镇割据

唐朝虽然出了唐德宗、唐宪宗、唐宣宗几位敢跟藩镇死磕的皇帝,但无奈中央实力太弱,节度使已成气候,唐朝只能带瘤生存,勉强维持。

五代十国的节度使仍然牛气冲天,朱温、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郭威这几位龙头老大,都是以节度使起家,干翻原来的老大称了帝。

赵匡胤同样以兵权称雄,趁后周世宗柴荣去世,把柴家孤儿寡母收拾了自己黄袍加身。

天子者,兵强马壮者为之。

赵匡胤虽然当了皇帝,但一百多年的“节度使死亡缠绕”,令他如芒在背,时刻不敢放松。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假历史?司马光为什么要骗我们?

影视剧中的赵匡胤形象

但是,他又不可能一下子就免掉那么多高级将领,所以只能有计划地一步步将他们调出中央军。

杯酒释兵权,释的是赵匡胤手下几位节度使的兵权,如石守信、王审琦、张令铎、高怀德等人。

换句话说,它是一个漫长的持续执行的削藩动作。

宋太祖把节度使彻底治服

那么赵匡胤是怎么解决节度使问题呢?

相比唐末五代,赵匡胤有一个根本的优势:强大的中央威权。

之前节度使的问题无法根治,最关键的原因在于中央萎靡、地方强大。

但北宋完全不同,宋太祖基本完成了统一(除了北汉没有拿下),武力相对来说较为强大,各地原有的节度使军队都被纳入中央。

你归顺我,好吃好喝给官做。不归顺?对不起,白刀子进红刀子出。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假历史?司马光为什么要骗我们?

影视剧中的赵匡胤形象

成德节度使李重进和昭义节度使李筠起兵反对赵匡胤,结果兵败身死,灰飞烟灭。

虽说宋朝初年节度使仍然保留着一定的军权、政权、财权,但在强大的中央威权之下,谁也蹦不起来了。

所以,赵匡胤在酒宴上若有若无的几句话,就能把石守信们吓得屁滚尿流。

时代变了,是龙你得盘着,是虎你也得蹲着。

当然,赵匡胤并没有完全剥夺石守信等人的权力,而是把他们外放到各地担任节度使,赐予他们优厚的待遇,还和他们联了姻,让他们心理落差不至于太大。

到了宋太宗、宋真宗两朝,削弱节度使的政策继续实行,节度使的军政财大权被彻底剥夺干净,这个困扰唐末五代一百余年的大问题,才终于断了根。

司马光不仅会砸缸,更会编段子

为什么“杯酒释兵权”成了流传千年的伪历史?这跟几位北宋大佬脱不了干系。

赵匡胤削石守信等人兵权,起初是北宋大臣丁谓的笔记《丁晋公谈录》记载,说赵匡胤担心大将们哪天把他爆了,于是听从宰相赵普的建议,罢除石守信等人的军权。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假历史?司马光为什么要骗我们?

影视剧中的赵匡胤形象

另一位大臣王曾的《王文正公笔录》中,则说赵匡胤请石守信等人喝酒,并暗示他们交权。

第二天,石守信们便心领神会地主动交权。

大家也看到了,这些记载都有正史的共同特点,干巴巴,枯燥单调,没有一点人间烟火气。

历史怎么能这么无趣呢,当代人要对得起后世儿孙,一代史学巨匠司马光站出来拯救历史了。

而且,司马光还发现王曾记录的时间有漏洞。

所以,在王曾《王文正公笔录》的基础上,司马光在自个的笔记《涑水纪闻》中,像模像样地重新编造了一场一波三折、高潮迭起、活色生香的酒宴。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假历史?司马光为什么要骗我们?

影视剧中的赵匡胤形象

司马光的记载,比丁谓、王曾等人更详细,更有情节,也更吸引人,全程以酒贯穿,充满了令人欢快的微醺气息。

由于写得忒真实,许多小伙伴一看就接受了,“哪个公司的大单子,不是这样在酒桌上拿下的?!”

再后来,李焘编写《续资治通鉴长编》,综合了王曾和司马光的纪录,并且对故事情节又丰富了一下,于是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版本。

中国人谈大事,向来喜欢以酒为媒,以酒入情。

比如,明太祖朱元璋对开国功臣不放心,也是用酒入题,玩了一出“以酒试臣”


赵匡胤“杯酒释兵权”是假历史?司马光为什么要骗我们?

影视剧中的朱元璋形象

大明著名大臣兼学问家宋濂不会喝酒,但朱元璋经常召他喝酒,看他是否忠诚地执行命令。

宋濂为了保命,只能硬着头皮猛喝。

朱元璋非常高兴,认为宋濂听话,自己写了《楚辞》一章,又命文学侍臣作《醉学士诗》。

有酒必有诗,有诗必有酒,即便是在暗波涌动的政治场合,也离不了中国人骨子里根深蒂固的诗与酒。

更不用说,欢愉明快的朋友聚会、高朋满座的文化盛宴等等诸如此类的场合,少不了会以酒入味、以文助兴。

Tags:续资治通鉴长编   王曾   节度使   丁晋公谈录   杯酒释兵权   影视剧   涑水纪闻   司马光   王文正公笔录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