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信息网

首页 > 最新信息 / 正文

《三国》之于禁 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 赴汤蹈火(于禁最早是谁的部下)

网络整理 2022-04-16 最新信息

于禁(?-221年),字文则,泰山郡钜平县(今山东泰安宁阳县磁窑镇西太平村 )人。汉末三国时期曹魏名将。

先属鲍信(曹操的恩人),后归属曹操,随曹操南征北战,立下了赫赫战功。因其敢于攻击不守军纪的青州兵,为了维护军法甚至不惜杀掉自己的故友,受到曹操称赞“胜过古代名将”。然关羽围攻襄樊城时,于禁亲率七军前往救援战败全军覆没,于禁举军投降,被关押在荆州江陵。随后吕蒙攻破江陵,于禁从荆州获释而到了东吴,黄初二年(221年)辗转返还魏国,最终官拜安远将军。被曹丕羞辱,惭恚而死,谥号为厉。

《三国》之于禁 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 赴汤蹈火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其实实话一想到于禁大家估计对他的评论不一定是好的,比如杀故友昌豨,和兵败樊城庞德宁死不屈,而于禁则投降关羽。

《三国》之于禁 末将于禁愿为曹家世代 赴汤蹈火

图片来源网络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以下仅为个人关点,昌豨是为故友,昌豨投降于禁是念为故友,但奈何于禁缺没有念及故友之情挥泪斩之,着实让人有点不理解,在这里我猜测及揣摩人心的评论一番,第一昌豨正因为是于禁故友所以,于禁才不得不杀,而昌豨属于二次背板,且还投降于禁,如若于禁不杀,以曹操多疑之性格,是否会在随后的时间里猜测于禁这个不得而知,但是于禁不会让这种事情发生,可能于禁也不想昌豨选择投降自己。第二纯粹的个人利益而杀昌豨,古人多把自己的气节看的比生命重要,比如战争失败方,多有宁死不降者,总是失去生命也不愿意失去气节。(“昌豨虽然是我的旧朋友,但我岂可以因此而失节”来源于三国志)

而对于兵败樊城投降关羽之事,可以说是,时也,命也,运也,非于禁之过也,首先我们来看关羽进攻樊城的时间,时值秋季,秋雨过多,古时候的河道治理可谓一难,如若河道崩塌必将生灵涂炭,再看于禁驻军之地,(资治通鉴:仁使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樊北)就是说曹仁命令左将军于禁、立义将军庞德等屯驻在樊城北部的低洼处(汉水河道的改道处),在这个多雨水季节如若河道崩塌,必将全军覆没,真的是曹仁没想到,还是于禁没想到,我们不得而知,但是以曹仁和于禁征战多年的经验讲道理是可以判断此处之危险,那么剩下就是人性的考验了,曹仁同于禁是否又过节,曹仁是否又对于禁存在杀心尼?剩下的于禁投降关羽也就不难理解了。

而于禁对于魏国或者说对于曹操的忠心,我觉得这个是不容反驳的,在明知曹丕即位,明明可以继续在东吴颐养晚年,还一如既往的返回魏国,最终被曹丕羞辱,最终觉得丢脸而羞愧得病死去,这一切都说明了于禁的忠心。

Tags:于禁   三国   三国 (电视剧)   庞德   关羽   曹操   曹仁   荆州   江陵   吕蒙   襄阳   汉水   资治通鉴   三国志   鲍信

搜索
网站分类
标签列表